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24)》,这份报告全面分析了2023年全球及中国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有效量及其国际比较状况,并对该产业2016—2023年的发展态势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等,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重要力量。其中,中国市场的活力与创新能力表现尤为突出,展现了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力。报告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专利统计数据,还深入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情况以及国内外创新主体的专利布局,为理解全球数字经济竞争格局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数字经济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席卷全球,而专利作为创新的重要标志,其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根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24)》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了88.8万件,这个数字占据了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的44.4%,同比增长了11.7%,比全球整体的增速还要高出2.8个百分点。这一串串数字背后,不仅反映出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活力,更凸显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高达40.6万件,同比增长21.2%,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这一增长率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该领域的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了195.3万件,占比高达39.1%。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的领导地位,更体现了国内创新主体在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上的重视。
在全球范围内,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是专利布局的重点。2023年,数字产品制造业的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最多,达到了45.4万件,占比超过一半。而数字要素驱动业则成为创新增长的热点,其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同比增速最快,达到了21.5%。这一现象在中国也同样明显,国内数字要素驱动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34.8%,远超其他产业。
然而,尽管中国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专利表现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数字产品制造业的专利优势尚不明显。特别是在关键基础环节,如信息化学品制造、增材制造装备制造等领域,我国的专业化水平还较低,RTA指数小于1,这意味着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尚未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
此外,国外企业在华的专利布局也值得我们关注。截至2023年底,93个国家和地区在华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5.1万件,其中日本和美国分别以11.5万件和10.1万件位居前两位。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国外企业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专利竞争中同样不容小觑。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具备较好的基础。截至2023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排名前100的专利权人中,国内专利权人达到78个,其中企业37家,高等院校40家,科研机构1家。这表明,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我们可以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专利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专利竞争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压力。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专利结构,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创新能力,以确保在数字经济这一关键领域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灵感来源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24)》,该报告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洞察数字经济专利现状与趋势的宝贵视角。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同样具有参考价值,推荐有兴趣的读者在我们的同名星球上自行获取和阅读。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