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商用车行业的研究报告,题为“商用车行业专题-全球客车潜力可观_中国车企大有可为”。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全球大中客车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市场销量主要围绕30万辆波动,目前正处于需求释放阶段,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报告强调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客车市场的地位,同时提到了中亚、南亚、拉美等地区市场的潜力。此外,报告还关注了电动客车的发展趋势和中国车企在其中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各地区市场的详细分析,报告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深入的见解,为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商用车行业专题报告揭示了全球客车市场的广阔前景和中国车企在其中的潜力。全球大中客车市场销量在经历疫情的低谷后,正逐步回升,有望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这一过程中,中国车企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积累,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全球客车市场规模庞大,年销量中枢维持在30万辆左右。2016年市场曾达到38.9万辆的高峰,而2021年则降至23.2万辆的低谷。尽管如此,全球市场的需求正在释放,预计将逐步恢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亚与俄罗斯地区、南亚地区、拉美地区和中东地区的客车市场规模较大,这些区域的近5年大中客销量均值均在2万辆以上,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车企在全球客车市场的竞争力不容小觑。拉美、中东、中亚与俄罗斯、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占中国客车出口的90%,显示出中国客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广泛影响力。特别是拉美市场,2023年出口规模约2万辆,占比高达30%,主要集中在秘鲁、墨西哥、玻利维亚、智利等国家。这不仅说明了中国客车在这些区域的市场接受度高,也反映了中国车企在适应不同市场需求方面的灵活性。
更新置换周期和电动客车结构替换是驱动全球客车市场发展的核心逻辑。欧洲市场的客车市场存量竞争中,更新置换成为主要逻辑,同时在政策的推动下,电动客车的渗透率正在快速上升。东亚与大洋洲市场成熟稳定,销量主要来自存量更新,而新能源客车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但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东南亚市场则展现出对电动客车的新增需求,同时具有本土制造能力,为中国车企提供了新的机遇。
投资建议方面,考虑到全球大中客车市场的潜力和中国车企的竞争优势,建议关注宇通客车、金龙客车和中通客车等行业领先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和成本上具有优势,而且在全球市场上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客户基础。
然而,风险同样存在。国际政治关系的紧张可能导致客车出口的壁垒增加,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可能使部分国家的客车采购计划推迟,电动化进程也可能受到延缓。因此,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
在全球客车市场的复苏和电动化转型中,中国车企凭借其成本优势、技术积累和市场适应性,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影响力,中国车企有望在全球客车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全球客车市场的窗口,也为投资者指明了方向。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华安证券发布的《商用车行业专题-全球客车潜力可观 中国车企大有可为》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行业研究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欢迎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