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传媒行业之电子游戏篇1——路在脚下:中国电子游戏行业的悄然崛起》的深度报告。该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电子游戏行业从硬件驱动到软件驱动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行业在存量市场中的精品化生存策略,以及国产游戏平台和IP建设的重要性。报告还预测了未来游戏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云游戏和VR/AR技术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中国游戏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崛起为金融机构带来的业务机遇。这份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行业历史、现状分析、未来趋势预测以及业务机遇等多个维度,为理解中国电子游戏行业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
在游戏的世界里,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黑神话:悟空》的全球热销,不仅展示了中国游戏产业的创新能力,更凸显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2023年,中国游戏市场的收入高达3030亿元,用户规模达到了惊人的7.25亿人,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这份报告,就像一张地图,指引我们探索中国游戏产业的崛起之路。
中国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对软件驱动时代的敏锐把握。在硬件驱动时期,我们虽然缺席,但在软件时代,我们凭借网络游戏和移动游戏的崛起,迅速成为全球游戏市场的重要参与者。2020年以来,尽管市场增速放缓,年化复合增长率仅为2.8%,但游戏公司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和精准定位,提高了产品成功率,如《黑神话:悟空》的宣传片和演示视频战略,展现了这种策略的有效性。
在中国市场,移动游戏的主导地位无可争议,2023年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268.60亿元,占整体游戏市场收入的74.88%。这反映了当代玩家对便捷性需求的高度重视。然而,端游市场依然坚挺,显示出核心玩家群体对高质量体验的追求。这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为游戏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
小程序游戏的兴起,以其低研发成本和高便捷性,成为市场的新宠。2023年,国内小程序游戏市场收入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300%。微信小游戏平台的成功,吸引了超过30万名开发者,成为用户规模最大的小游戏平台。但小程序游戏在内容质量、客户黏性方面的挑战,也提醒我们,未来的成功需要在创新和用户体验上做出更多努力。
云游戏的发展,代表了游戏行业在便捷性与体验性之间取得的平衡。预计到2025年,中国云游戏用户数量将达到1.87亿,市场收入预计达到205.1亿元。云游戏的付费模式,如订阅制和按时长收费,与中国玩家的付费习惯相契合,增强了用户粘性,为云游戏的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VR游戏的未来发展,将为玩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尽管VR硬件目前仍面临技术瓶颈,但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和内容生态的逐步完善,VR游戏有望成为未来游戏体验的终极形态。2022年全球VR游戏市场规模仅为18亿美元,显示出VR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游戏市场的未来发展,需要在精品化、平台国产化和单机打造成功IP等方面进行探索。《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展示了“先画靶子后射箭”策略的有效性。游戏公司需要进一步提升精品化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需求的提升。同时,国产游戏平台的建设,需要在大而全与小而美之间找到平衡,推动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
在盈利模式上,手游依赖于玩家的频繁小额支付,端游则通过出售时间卡、订阅服务、以及各种游戏内道具和装备来持续获取收入。单机游戏则通过高质量的制作和深度的故事情节,吸引玩家购买。成功的单机游戏可以借助打造强大的IP,进一步拓展至网络游戏领域,实现长效营收。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招商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深度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