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近日发布了《智启未来:新质生产力引擎驱动下的智能制造行业革新》报告,该报告深入剖析了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趋势,并对资本市场视角下的中国智能制造进行了全面解读。报告指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新高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报告中不仅梳理了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前景,还提供了行业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分析,为制造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智能制造,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正引领着制造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一员,正通过智能制造推动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智能制造主要聚焦于自动化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初步融合。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开始注重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的深度融合,全球各国纷纷制定制造业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令人瞩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规模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已成为全球科技竞赛与高端制造业博弈中的重要一环。202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至22.3万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中国已有62家工厂跻身“灯塔工厂”行列,占全球总数的40.5%,总数量位居世界之首。
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行业革新的关键。算力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其规模的增长与应用深化正驱动着智能制造创新发展。2023年,中国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此外,智能算力规模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算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要素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生产力。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中国制造业正展现出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2023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5.0%的同比增长,总体规模连续14年稳居全球榜首。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从1990年的3.0%稳步攀升至2022年的30.7%,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与韩国等制造业强国的总和。
智能制造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加速了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高达62.2%,预计2027年将突破7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5%,到2027年有望突破90%。
然而,智能制造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动态调整预示着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及价值链的重塑。此外,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业需要通过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以应对成本上升带来的挑战。
展望未来,智能制造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将推动制造业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制造业,凭借其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的规模市场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将继续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智启未来:新质生产力引擎驱动下的智能制造行业革新》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