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合信息旗下启信数据近日发布了《2024年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十大重点产业趋势解读报告——氢能篇》。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氢能产业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发展现状、政策背景、技术进步以及市场前景,揭示了氢能作为绿色低碳新能源的潜力和挑战。报告中不仅梳理了氢能产业的发展历程,还对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了详细解读,提供了区域分布和企业分析,是一份全面洞察氢能产业发展趋势的宝贵资料。
氢能产业,作为新能源的代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根据《2024年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十大重点产业趋势解读报告——氢能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氢能,这种绿色低碳的新能源,因其高能量密度和无污染特性,被誉为理想的清洁能源。氢能源可以从化石原料中获取,也可以通过水电解制得。它的燃烧产物仅为水,是真正清洁的能源。在中国,氢能产业正得益于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和环保政策的推动而迅速发展。广东、上海、河北等地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积极构建氢能产业链。尽管面临成本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推广等挑战,但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预示着氢能产业的广阔前景。
氢能产业的发展背景,可以用“三多”和“两全”来形容。“三多”指的是多路径制氢、多场景应用、多区域发力;“两全”则是指全链条发展、全社会参与。这表明氢能产业不仅在地理分布上广泛,而且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都有所涉及和推进。当前,我国氢能产业整体实力较强,但灰氢占比较大,绿氢占比不高,工业用途为主,燃料二次能源为辅,未来产业升级空间巨大。
氢能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涉及氢气的制备,中游环节专注于氢气的储存和运输,下游环节则是氢气的应用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降低,氢能产业下游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推动氢能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产业链各环节均衡发展,加速产业落地应用。据报告数据显示,氢能产业链中,加氢站的企业数量断层领先,这表明了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支持。
从区域分析来看,江苏和广东在氢能企业数量上遥遥领先,而西部省份如山西、新疆、四川在储运、加氢站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北京则以其在氢能领域的科研经费投入和氢能产业集群建设,荣获氢能产业第一城的称号。
氢能产业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尽管景气度指数在2022年有所下降,但整体仍保持发展上行。近10年存续企业数量持续增长,超5成企业成立不足6年,显示出产业的活力和市场的竞争激烈。新注册企业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加氢站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显示出氢能应用终端产品的巨大潜力。
在创新能力方面,氢能产业研发投入占比与研发人员占比整体浮动上升,发明专利授权与公布数量占比超六成,实用新型占比超三成,这体现了产业研发能力强,能迅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科创型企业主导,科创等级良好居多,这为氢能产业的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氢能产业的发展并非没有挑战。供需不确定、技术路径多样、发展成熟度不一、投资决策难等问题,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技术跨度大、工程设计投入大、规模化建设难,氢能利用效率偏低,能源损失高,工艺和设备成本高,运营盈利难,这些都是氢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题。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风险事件环比增加,这要求企业和监管机构更加关注风险管理。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对各类风险数据保持警觉,以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2024年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十大重点产业趋势解读报告——氢能篇》。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