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证券近日发布了《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2024)》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中美两国税收制度的差异、宏观税负的比较以及未来走向,并探讨了中国企业税负感偏重的原因。报告指出,尽管中国的宏观税负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低于美国,但企业及居民感知的宏观税负依然偏重,这与税制结构、综合经营成本及公共服务水平等因素有关。报告中提出了稳定宏观税负、推动减税降费从数量规模型转向效率效果型、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等建议,为理解和应对当前及未来中美税负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解析与启示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企业和居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近期发布的《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2024)》报告,深入剖析了中美两国税制的差异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中国的税收体系以间接税为主,企业是主要的纳税主体。2023年,中国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占税收收入比重高达71.2%。相比之下,美国以直接税为主,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3.7%。这种差异导致中国企业感受到的税负相对较重,而美国则更多地向个人征税。
中国的宏观税负在不同口径下与美国相比较低,但企业和居民的实际税负感却较重。中国的间接税占比超过60%,这意味着企业在生产和流转过程中承担了较重的税负。此外,中国企业还需承担较高的社会保险费用,以北京地区税前月薪10000元的员工为例,合规企业需额外承担3850元的“五险一金”成本,占工资成本的38.5%。
美国的税收体系更为分散,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各自拥有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和税务执法系统。这种分散化的税制使得各州税率差异显著,但也为税收竞争和经济灵活性提供了空间。美国的直接税占比高达73.3%,使得税收在经济周期中具有逆周期调节的功能。
中美税负的未来走向也值得关注。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胜出后,其减税政策可能会再度引发国际税收竞争,对中国减税构成压力。然而,考虑到中国宏观税负已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应以稳定宏观税负为主要方向,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
报告还指出,中国企业除了税收成本外,还面临较高的综合经营成本。包括社会保险费用、行政性收费、隐性寻租成本、基础经营成本等。这些成本的叠加,使得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例如,2023年中国天然气成本平均为美国的5.4倍,汽油成本为美国的1.3倍,这些高昂的基础性经营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税收的“用之于民”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也是报告关注的重点。尽管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支出占比不断提高,但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及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偏低。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均等化,是增强居民对宏观税负接受度的关键。
综上所述,中美税制及税负的比较揭示了两国在税收结构和经济调节中的差异。中国税收体系的间接税比重高,企业税负感重,而美国则以直接税为主,注重调节公平。未来,中国应在稳定宏观税负的基础上,深化税制改革,优化财政收入结构,降低企业社保费负担,并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2024)》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