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合作:进展观察和推进建议》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态势,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东盟的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以及中国与东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现状和未来展望,旨在为中国与东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提供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和建议。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从技术发展、产业应用到治理体系构建等多个维度,对于理解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望重塑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项技术不仅能赋能各行各业,还能创造新的产业形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隐私、安全、伦理等多方面挑战,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
中国与东盟作为全面战略伙伴,在数字经济和智能发展领域拥有坚实的合作基础。面对人工智能的技术浪潮,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发展红利,并尽力规避和减轻技术引发的风险挑战。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2023年达到70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3%,显示出人工智能技术的经济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近十年取得重大突破。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人工智能被广泛用于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任务。大模型技术使人工智能初步具备一定通用性,可应用于诸多领域。人工智能已在内容创作、自动驾驶、医疗健康、工业生产、生物化学和教育培训等多个产业领域获得深度应用。
全球约有18%的工作可能被AI自动化所取代,影响3亿工作岗位。人工智能技术对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安全均可能造成复杂的影响,随着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潜在的风险清单仍在不断增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尚未能真正接触、使用人工智能并从中受益。全球互联网连接取得稳步进展,但总体发展仍不均衡,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国家被抛在后面。
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探求创新发展和安全保障间的平衡,从伦理和价值观对齐、提升人工智能系统透明度、训练数据治理、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内容安全、防范滥用等各角度开展治理实践。欧盟出台全球首部人工智能专门性法律,美国维护和扩大本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国际领先优势,英国引导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国际议程,中国兼顾发展和安全,审慎监管,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
联合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推动力量。联大通过了有关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决议,强调弥合人工智能鸿沟、推动实现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统治理办法及框架,提升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应用蓬勃发展,初步构筑了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治理体系,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深度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
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得到蓬勃发展。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7亿元,同比增长14%,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4482家。中国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理念,初步构筑了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治理体系。
中国与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以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为基础,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在人工智能产业和技术合作、推动治理和规则协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与东盟数字政策对接顺畅,人工智能产业合作活跃。数字基础设施合作推动东盟互联互通建设,智能产业合作促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智慧城市项目优化城市治理,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数字应用普及。
中国与东盟文化相通,人工智能治理理念相近,双方就人工智能治理的诸多问题取得共识的前景可期。中国与东盟都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应平等相待、互商互谅、合作共赢,努力谋求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和责任共担。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合作:进展观察和推进建议》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