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赛迪】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近日,赛迪发布了《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国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技术进步以及政策环境等多个维度。报告指出,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新型储能技术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力量,尤其在中国,这一领域的发展尤为迅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技术创新空间。报告中不仅提供了行业数据和分析,还包含了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为相关企业和决策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型储能技术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支撑。《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新型储能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行业洞察。

报告指出,新型储能技术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其中电化学储能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7GW,同比增长超过100%。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10GW,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

在电化学储能领域,锂电池技术最为成熟,市场份额超过90%。磷酸铁锂电池因其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成为主流技术路线。2023年中国锂电池储能系统出货量达到15GWh,同比增长50%。预计到2025年,锂电池储能系统出货量将超过40GWh,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

报告强调,新型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推动新型储能项目落地。在政策的推动下,新型储能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成本问题是制约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新型储能系统的成本仍然较高,导致其经济性相对较差。报告预测,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新型储能系统的成本将逐步降低。到2025年,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有望降低至1元/Wh以下,届时其经济性将得到显著提升。

安全性是新型储能产业面临的另一大挑战。近年来,储能电站安全事故频发,给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报告指出,要提高新型储能系统的安全性,需要从材料、设计、制造、运维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安全监管和标准制定。同时,要加大对储能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能。

报告还提到,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走在前列。中国应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中国也可以将自身的优势产品和技术输出到海外市场,拓展国际业务。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新型储能产业前景广阔。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储能需求将持续增长。新型储能技术以其灵活、高效、环保等优势,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50GW,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

总之,《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为我们描绘了新型储能产业的宏伟蓝图。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安全提升、国际合作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新型储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型储能技术将为新能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赛迪】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