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联合荣续智库发布了《化学储能行业ESG白皮书》。这份报告深入剖析了化学储能行业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和贡献,探讨了化学储能技术如氢储能、氨储能在减少碳排放、提升能源效率、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并展示了行业内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技术与科学管理,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构建绿色、和谐、可持续的未来能源格局贡献力量。报告中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政策分析、技术进展和企业实践案例,为化学储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化学储能行业ESG白皮书揭示了储能行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挑战。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化学储能技术,包括氢储能、氨储能和合成燃料储能等,如何助力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
化学储能技术正成为能源变革的新动力。这些技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并在需要时再转化为电能,提供了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根据报告,氢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仅产生水,是一种近乎零排放的能源解决方案。氨作为储能介质,其分解和利用过程也能实现相对环保的能源转换。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而且在社会层面,化学储能行业的发展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涵盖研发、生产到应用和维护等多个领域。
在公司治理方面,化学储能行业内的企业正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通过提高透明度、强化责任机制等措施,确保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兼顾环境和社会效益。报告中提到,中国在氢能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万辆,主要应用于公交车、物流车和市政环卫等领域。同时,加氢站的建设也有了大幅增长,全国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加氢站数超过300座,位居全球第一。
报告还指出,氢能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战略意义。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燃料电池汽车将达到360万辆。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有望达到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可减排CO2约6亿吨。
然而,化学储能行业的发展也面临挑战。从成本角度来看,氢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整体成本高于其他储能方式。技术挑战方面,氢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不高,整体效率约为40%,低于其他储能方式的约70%的能量转化效率。此外,氢气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储运难度大、成本高且安全风险低,这对储运技术提出了挑战。
在ESG实践方面,报告提到了几个核心议题,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污染问题和节能减排效率问题。安全生产管理是化学储能行业关注的重点,因为氢气在储运过程中的易燃易爆特性,以及对于行业标准的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性。污染问题方面,氢气泄漏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氢气泄漏后对大气层的破坏,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节能减排效率问题则关注氢气储运技术的能效和能源消耗,如何提高氢气储运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是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
报告中提到的实践案例,如佛山南海氢能产业基地和张家口冬奥会氢气加注站,展示了氢能产业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环保方面的成功实践。这些案例强调了技术创新和系统化管理在提高氢能安全性和环保性方面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化学储能行业在推动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但也面临着成本、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挑战。行业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以实现更安全、更环保和更经济的氢能解决方案。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化学储能行业ESG白皮书》,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