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在气候变化和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能源发展趋势,探讨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预测,并提出了能源转型的多种情景分析。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宏观趋势、总体展望、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氢能以及终端部门等多个维度,为理解中国能源未来走向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中国能源展望2060》揭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新趋势和挑战。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我国正积极响应,推动经济社会进入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国际产业分工和能源版图的深刻变化,我国能源产业正经历重构和新能源体系的加快构建。
报告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030至2035年间达到峰值,约为62.6亿吨标煤,非化石能源占比将增至30%左右。到2060年,能源消费将回落至57亿吨标煤,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80%。这一变化显示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绿色转型的坚定步伐。煤炭消费已进入平台期,预计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43.7亿吨,到2060年降至3.8亿吨。石油消费在疫后恢复增长,预计“十五五”中期达峰约8亿吨,到2060年降至2.8亿吨。天然气消费稳步增长,预计2040年前后达峰,峰值为6100亿立方米。
非化石能源供给高速增长,2023年增至9.9亿吨标煤,预计2045年前突破30亿吨标煤,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终端能源消费规模稳步增长,结构加速优化,预计“十五五”后期达峰41.2亿吨标煤,到2060年降至28.6亿吨标煤。电力和氢能的融合发展将加快终端用能的绿色低碳转型。
碳排放方面,2023年我国能源活动相关碳排放为100.2亿吨。预计碳排放总量将于“十五五”期间达峰,峰值约101亿吨。2060年,我国能源活动仍将产生约17亿吨的碳排放,需要通过CCUS、生态碳汇等方式消纳。
经济发展进入疫后修复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能源需求刚性增长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能源利用结构更清洁。我国人口开启负增长阶段,但城镇化和老龄化助推能源消费电气化、智能化转变。政策出台完善,着力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可再生能源增长与替代。
科技进步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实支撑。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越煤电,CCUS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技术进入示范发展阶段。关键矿产资源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需对关键矿产资源支配进行战略层面布局。
政策导向方面,我国政策系统性、协同性、一致性、可持续性不断加强,着力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双控转变,体制机制基础逐渐完善,考核指挥棒将对我国能源利用方式与模式的优化升级产生影响。
能源转型正在牵引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真诚希望能源行业同仁,以及其他行业的专家和朋友,与我们一起关注能源转型,探讨能源预测,共同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国能源展望2060》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