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趋势特征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报告指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不断丰富,新场景不断涌现,新模式不断拓展,展现出体育消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这里面不仅包含了对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和增长态势的详细数据,还涵盖了消费者行为、市场需求变化以及政策引导等多个维度的深入解析,为理解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数据支持。
2024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迎来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体育消费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更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本文将深入探讨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中揭示的市场趋势和特征。
体育消费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是一个显著特点。据统计,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5万亿元,且增速较快。京东数据显示,2024年京东运动整体销售额倍数增长,尤其是滑雪运动、户外鞋服、体育用品等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速均在100%以上。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体育消费的普及,也显示了消费者对体育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多样化。
在体育消费新业态方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推进,使得体育人口持续增加,运动健身习惯蔚然成风。飞盘、射箭、攀岩等运动项目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有效拓展了体育消费领域。这些新业态不仅丰富了体育消费的内容,也为体育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体育消费新场景的涌现也是市场发展的一个亮点。随着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体育消费场景不断创新。传统体育场馆和场地设施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雪场冰场、山川江河等自然环境为体育消费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场景。体育赛事活动进街区、进景区、进商圈,拓展了体育消费新场景,促进了体育与商业、文旅的深度融合。
体育消费新模式的拓展,特别是“体育+”模式的发展,为跨界融合类体育产品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体育与健康、旅游、教育、文化、养老、科创、互联网等领域的结合,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模式,为体育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然而,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体育消费环境受到场地、体育设施资源及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的制约。消费者对专业运动知识的缺乏、安全顾虑、消费能力、生活方式和时间等问题也是制约体育消费的因素。行业内部竞争、技术更新与市场适应等问题同样制约着体育消费行业的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关注消费者对体育用品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需求,关注多元化运动场景和不同运动群体的细分消费需求。例如,居家健身细分需求凸显,产品专业化、智能化成趋势。2024年减脂瘦身的跳绳机成交额同比增长283%,锻炼肌肉力量的壶铃成交额同比增长275%。这些数据表明,消费者对专业化、智能化健身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推进大模型背景下融合多模态数据的智能体育产品的研发和供给,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展望未来,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压力与动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预计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体育消费规模将增长至2.8万亿元,较2023年规模接近翻一番。这一预测不仅显示了体育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