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近日发布了《我国各类气源成本及竞争力分析》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2024年中国天然气消费的复苏情况、国内外气源成本及其竞争力,并对未来几年的气价走势和市场变化进行了预测。报告指出,国产气在沿海地区的终端成本相对最低且稳定,而进口气的终端成本较高且波动较大,同时,俄乌冲突后我国进口气成本呈下行趋势,竞争力逐步增强。此外,报告还从城燃及资源商视角展望了气源竞争力,并提供了投资建议。这份报告中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和深度分析,对于理解中国乃至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我国天然气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2024年,全球天然气消费复苏,我国进口气量显著增长,这一趋势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中尤为显著。国产气和进口气的成本及竞争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首先,国产气在沿海地区的终端成本相对较低且稳定,而进口气的终端成本则相对较高且波动较大。国产气的成本优势明显,尤其是华北区域的国产气,由于距离主要气田较近,运费成本低,终端成本更具优势。然而,国产常规气量的增速放缓,非常规气成为国产气增量的主要来源。非常规气产量快速扩张,2016-2023年非常规气CAGR达到15.6%,显示出非常规气在未来天然气供应中的重要性。
进口气方面,我国天然气进口量显著增长,对外依存度在经历2022年的短暂下降后重回增长态势。其中,LNG进口量增长最为强劲,2013-2023年CAGR达到14.6%。进口管道气方面,中俄东线管道气量爬坡提供进口管道气供应增量,预计未来几年国内消费增量主要依靠国内LNG进口增长及非常规气增产来满足。
在成本竞争力分析中,我们发现,俄乌冲突后,近两年我国进口气成本呈显著下行趋势,已逐渐向国产气成本靠拢,竞争力逐步增强。若未来几年国际油气价格下行,进口气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特别是在华南、华东地区,由于距离国内主要天然气产地及进口管道气到岸边境较远,国产及进口管道气终端成本较高,进口LNG在以上两地的竞争优势相较华北更为明显,盈利空间更大。
此外,中俄进口管道气作为我国2024至2025年重要的天然气增量来源,在华北的竞争力较强,而在华东的竞争力较弱。预计至少未来一年内中俄进口管道气成本降幅有限,长期来看若油价中枢下移,其成本或呈缓慢下降趋势。
在油价挂钩长协方面,2023-2024年在油强气弱的国际能源价格走势下,油价挂钩长协成本高居不下,HH挂钩长协的成本优势凸显。预计在未来2-3年内油价中枢下行及亚欧与美国市场套利空间缩窄的预期下,油价挂钩的长协竞争优势或将逐步增强。
从城燃及资源商视角来看,未来2-3年内城燃公司的购气成本有望呈下行趋势,采购顺价或定价更为市场化的气源或对其成本改善幅度更大,购气结构中市场化资源占比较大的城燃公司受益有望更加显著。从资源商角度来看,上游气源的结构性变化导致我国气价在被动中趋于市场化,资源商可参与竞争的市场范围有望持续扩大。
综上所述,我国天然气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国产气与进口气的成本竞争力分析对于理解市场动态至关重要。国产气依然占据着成本优势,但进口气尤其是LNG的增长势头不容忽视。随着国际油气价格的波动和国内市场的调整,未来天然气市场的成本结构和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一份详尽的行业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同样具有深刻见解和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