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魔镜洞察(Moojing Market Intelligence)发布了一份名为《皮肤用药市场研究报告》的行业分析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皮肤用药市场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特别关注了线上市场的发展动态,包括市场规模、增长潜力、政策影响、药物类型及剂型等多个维度,并详细解读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市场表现。报告中还特别提到了宠物用药市场的增长情况,为行业内外的决策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深刻的洞察。这份报告是一份全面的皮肤用药市场分析,对于理解当前市场状况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皮肤用药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皮肤用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全球皮肤病用药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451.7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716.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67%。中国市场也不甘落后,2023年中国皮肤病用药市场规模达到257亿元人民币,线上渠道占比逐渐扩大。
皮肤用药的种类繁多,包括膏体、溶液、凝胶、喷雾剂等。这些药物主要针对感染性、真菌性等皮肤病,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政策方面,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等,为皮肤用药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线上市场成为皮肤用药销售的重要渠道。2023年皮肤用药市场销售额达56.9亿元,同比增长2.8%。京东平台通过布局线下自营大药房和扩大合作药店网络,实现RX和OTC同比50%的增长。抖音平台OTC业务发展迅速,增速高达98.5%。跨境渠道销售额主要由淘系、京东跨境渠道贡献,其中,淘系的跨境占比较京东更大,为14.6%。
跨境皮肤用药市场规模达到3.7亿元,同比增速接近12%。天猫和京东的TOP5品牌构成相似,无比滴、巴约尔、落健为头部品牌,主要产品的应用功效集中到防脱发和驱蚊止痒液。这表明消费者对海外药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那些在国内尚未上市或难以获得的皮肤用药。
皮肤用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激烈。头部与腰部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两者占据超过八成市场份额。尽管如此,除了头部品牌外,腰部和尾部品牌的市场份额均有所减少,这一现象揭示了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结构的不断演变。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品牌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升级。
皮肤用药市场的均价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均价达到了51.6元,同比增长了9.5%。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此类药物的持续需求。在电商平台上,皮肤药品的均价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淘系平台的皮肤药品均价及价格段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而京东平台的皮肤药品均价及价格段则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
皮肤用药市场的增长集中在皮炎湿疹、真菌感染和疣类疱疹药物。皮炎湿疹类药物占据了30.36%的市场份额,销售额增长了48.5%。真菌感染类药物也表现出显著的增长,增长了28.4%,市场份额为11.96%。总体而言,处方皮肤用药市场的增长集中在皮炎湿疹、真菌感染和疣类疱疹药物,尤其是湿疹、皮炎和真菌感染类药物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
宠物用药市场也呈现出增长趋势。2024年截止到7月,宠物药市场销售额达到18.3亿元,同比增长8.0%,销量达到24.9百万件。驱虫药品的功效类产品占据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其销售额超过6.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而耳部用药和口腔用药的增速尤为显著,分别达到44.9%和46.4%,这反映出宠物主人对宠物细节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宠物药品细分市场中,淘系平台的各细分市场占比领先于京东、抖音平台。宠物类型的多样性直接影响了宠物药品需求的差异化。对于有毛发的宠物如犬猫而言,驱虫类产品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而针对无毛或特殊需求的宠物,如水族生物,其关注点则转向了水质维护、皮肤健康等方面。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魔镜洞察发布的《皮肤用药市场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