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了《全球金融治理2025:新困境与新应对》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21世纪第三个十年以来全球金融治理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G20机制的体系空心化、国家金融化、金融武器化、货币数字化以及债务天量化等问题,并探讨了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优势和策略。报告指出,中国有能力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缓解全球性危机问题,为全球金融治理困境提供中国经验和战略指引。这份报告为理解当前全球金融治理的复杂性和中国的应对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全球金融治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G20机制的危机到国家金融化,从金融武器化到货币虚拟化,再到债务的天量化,这些问题构成了全球金融治理的新困境。这些挑战不仅是金融领域的难题,更是经济、政治和战略领域的深刻变革。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全球金融大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金融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全球共赢理念。中国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推动公平、包容和有效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构建。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稳健表现,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扩大内需、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等措施,中国稳定了全球市场的预期,展示了共赢理念在危机管理中的实际效果。
中国的金融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有本质的不同。西方国家的金融发展过度,导致国家金融化,而中国坚持“党领导金融”的模式,避免了金融集团绑架国家利益的问题。这种模式通过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对资本流动的管控,有效避免了金融泡沫破灭,防范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
在全球金融治理中,中国的金融外交追求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反对将金融工具政治化,强调应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国际争端。中国的立场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与支持,增强了自身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
数字金融监管是中国金融外交的另一个重点。中国是最早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之一,通过强化数字金融监管,推动全球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的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得益于前期的前瞻性稳健布局和中国发达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在全球债务天量化的问题上,中国坚持防范化解金融危机的底线思维,有效防范隐性债务风险。中国通过强化金融监管和政策调整,在有效控制隐性债务风险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不仅是应对当前全球债务危机的可借鉴措施,也是构建长期机制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金融强国”战略,将通过优化国内金融治理体系推进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等举措,增强国家经济韧性与国际金融竞争力。中国需要有自己的金融强国崛起新策略,且一定不是重走“美元霸权”型的权强国之路,而是让世界各国的金融业实现共赢发展。
在全球金融治理的新困境中,中国的策略和行动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还要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强风险防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深化金融开放,推动可持续金融和金融文化建设。这些措施将使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全球金融治理2025:新困境与新应对》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