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近期发布了一份名为《医疗器械-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专题-论高国产化率赛道增长点在何方》的行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国生命支持医疗设备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增长点,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技术进步的背景下,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市场需求的增长、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国产化率提升带来的潜在增长机会。报告中不仅分析了行业的核心问题,还对各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竞争格局及行业核心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解读,提供了对高国产化率赛道增长点的深刻见解。这份报告是医疗器械行业从业者、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了解行业动态和制定策略的重要参考,其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数据和分析,对于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生命支持医疗设备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生命支持设备,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帮我们维持生命的机器。从简单的心电监护到复杂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这些设备在医院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行业的现状和未来。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有多大。据报告显示,生命支持设备市场规模从2019年到2022年增长迅速,尤其是体外除颤、心肺复苏、心电图机和ECMO设备。到了2024年,整个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46亿。这个数字背后,是器官支持类、监护类、急救类等关键产品的需求增长。
在器官支持类设备中,呼吸机、麻醉机、血液透析设备等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设备在ICU病房中不可或缺,用于长时间维持患者生命指征。监护类设备,如监护仪和心电图机,能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帮助医护人员做出及时的医疗决策。急救类设备,比如除颤仪和心肺复苏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救命。
市场竞争方面,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65%左右,显示出国产品牌在生命支持设备领域的竞争力。特别是在ECMO设备上,国产品牌汉诺医疗的市场份额提升明显,显示出国产替代的强烈趋势。迈瑞医疗、科曼等国产品牌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这不仅意味着国产设备的技术进步,也反映了国内市场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和支持。
技术发展上,我们看到监护仪和心电图机正朝着更高精度、集成化、自动化和AI赋能方向发展。这意味着未来的监护设备将更加智能,能够提供更精准的监测数据,甚至通过AI分析预测病情变化。这样的技术进步,无疑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事故。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持续推动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特别是ICU床位的增加。2023年年初,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已经达到21.6万张,超过了25年政策目标的15张/10万人。这不仅意味着生命支持设备的需求将增加,也显示了国家对重症医疗服务重视程度的提升。
在出口方面,我国的生命支持设备出口规模在2024年达到了963亿元,显示出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出口激增,显示出我国生命支持设备在全球抗疫中的重要角色。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支持设备中的应用。AI技术的发展,让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这不仅能提高治疗效率,还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迈瑞医疗发布的重症医疗大模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预示着未来ICU建设的重要方向。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西南证券发布的《医疗器械-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专题报告》。这份报告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行业的现状和趋势,还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支持设备行业的巨大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当然,除了这份报告,还有很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我们收录在同名星球,推荐大家阅读,以获得更全面的行业洞察。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