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研究所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消费现象与政策应对——政策请回答系列五》的宏观专题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主要探讨了疫情以来消费恢复的不强劲现象,分析了消费增速低于趋势线的背后原因,并从消费与生育率、消费时间、消费与收入、消费的城市特征、消费的品类特征、消费与投资、消费与出行范围扩大等七个维度对消费进行了全面观察。报告中指出,消费与其他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正在发生变化,其中包含了许多政策应对措施和对消费现象的深入分析,为理解当前消费市场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数据支持。
消费现象与政策应对:探究疫情后的消费趋势与政策影响
疫情以来,消费恢复缓慢,社零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均低于趋势线。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作为首要任务。本文聚焦疫情后消费现象,分析消费的薄弱环节,并探讨政策如何应对。
生育对消费的边际影响或有所减弱。国际数据显示出生率与消费增速正相关,但国内疫情后数据显示,生育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减弱,可能需要政策支持。政府提出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和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旅游消费更依赖长假期。疫情后,旅游收入和人次更依赖长假期,意味着需要增加居民假期以促进消费。政策包括增加法定节假日、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等。
消费对收入的依赖或在增加。疫情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大于疫情前,政策需聚焦居民增收减负。《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出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等。
品类观察显示服务消费偏弱,尤其是医疗、旅游;限额以下消费偏弱,非耐用品增速回落;线上消费增速放缓,线下“平价”业态强于“溢价”业态。政策在服务消费方面着力较多,如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扩大文体旅游消费等。
城市观察发现东北消费强于其他区域,乡村消费高于城镇,县乡增速好于市辖区,三四线城市强于一二线。政策针对一二线城市调减限制性措施,释放住房需求潜力;针对县域,加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出行范围扩大有利于消费增加。铁路客运里程增长与社零正相关,居民汽车保有量增长也与社零正相关。政策需增加铁路公路建设,促进居民汽车消费。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均铁路里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升空间大。福建、湖北、四川等省份汽车拥有量偏低。
扩大资本开支有利于消费增加。社零与固投增速正相关,社零与研发支出增速也正相关,意味着短期投资重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强化投资对消费的支撑作用。2024年,R&D与GDP之比为2.68%,与海外对比仍有上升空间。
风险提示:房价下跌继续影响消费,部分数据受样本影响结论与全国实际情况有偏差。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华创证券发布的《消费现象与政策应对——政策请回答系列五》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