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世纪评级发布了《科技赋能转型升级进行时:机械行业技术要素对信用质量的影响分析》报告,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如何推动机械行业的技术革新、结构升级,以及对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的影响。报告指出,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和价值量,还创造了市场增量,促进了国内外市场重构和政策红利的实现,从而提升了机械行业整体的信用质量。在转型期间,企业间的信用质量分化可能加大。这份报告为理解机械行业在技术革新浪潮中的信用质量变化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科技赋能下的机械行业转型与信用质量提升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机械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新和结构升级。这场变革不仅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还显著提升了机械行业的整体信用质量。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性能提升、价值量增加以及市场增量的创造,正在推动国内外市场重构,迎来设备更新的政策红利。
机械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代表性领域,如工业级人形机器人、工业用3D打印设备、低空经济工业用无人机、AGV无人仓智能物流、高精尖军工产品等,都展现出了高成长性,成为行业新的增长引擎。这些领域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行业技术革新和结构升级,还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
科技创新对机械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推动行业从传统要素投入转向技术创新驱动,重大技术设备关键核心技术和短板弱项的突破、新兴产品的培育等不断拉动市场需求。传统生产力依赖于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的规模扩张,而新质生产力则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技术突破带来产品性能提升和价值量增加,还可直接创造市场增量。
技术赋能还体现在生产要素的重构上,它能够突破传统生产力的线性增长模式,通过非线性效率提升、资源优化配置和边际成本降低,实现效益的成倍放大。生产设备智能化带动生产能力提高,设备与软件和服务打包形成的成套解决方案推动模式转变。AI技术应用将重构机械制造的全流程,在组装、质控、仓储等环节的应用可减少缺陷率并优化效率。
在产业结构改造升级方面,科技创新的应用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将带来整体产业体系提升。2024年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3.3%,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7%和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升至34.6%、16.3%。
技术要素对机械行业信用质量的影响路径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内,技术投入与企业盈利水平提升之间尚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长期看将带来技术溢价,并从行业地位、政策支持及财务表现等多个方面提升企业的信用质量。
全要素生产率(TFP)模型显示,机械行业正加快从传统动能转向新质生产力。研发投入对企业收入和经营效率具有较大提升作用,短期内因研发投入效益尚未体现,与企业盈利尚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长期看将带来技术溢价,并从行业地位、政策支持及财务表现等多个方面提升企业的信用质量。
在当前产业转型发展形势下,我国机械企业技术研发、产品结构升级及智能制造领域的资本性支出增加。根据Wind数据,2024年1-12月机械企业通过股票增发、首发和发行可转债合计募集资金367.13亿元,其中项目投资用途占比69.52%,主要投向新能源设备、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扩产、现有产能升级改造项目等。
技术创新不但带来产品性能提升,还可直接创造市场增量,促进国内外市场重构及迎来设备更新政策红利。机械行业整体信用质量提升,在转型期企业之间信用质量分化或加大。新质生产力所在领域具有高成长性和高附加值特点,增速和利润率明显高于传统产业。技术的革新及对全要素的重构将从成本结构、利润率、市场响应速度、全球化收益、环境成本等多个方面提升行业整体信用质量。
大规模设备更新可降低企业进行设备工具更新成本,拉动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产品生产,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政策支持设备更新有望提振中短期市场需求。从历年的更新改造政策提振效果看,2019~202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持续处于同比下滑状态,2022年国家出台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在内的鼓励性政策,当年的设备购置同比增速回正至3.5%,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6.6%。而本次设备更新政策力度更大,预计将有力提振国内机械设备市场需求。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新世纪评级发布的《科技赋能转型升级进行时:机械行业技术要素对信用质量的影响分析》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