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中国AI大模型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AI大模型产业的概况、发展驱动因素、市场分析、上下游市场分析、重点企业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为理解中国AI大模型产业提供了全面视角。报告指出,AI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其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达到294.16亿元,并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495.39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报告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和分析,还提供了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对于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来说,其中蕴含的洞察和数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AI大模型产业正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和效率提升的关键力量。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达到294.1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495.39亿元,显示出这一领域的迅猛发展势头。
AI大模型,简单来说,就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参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的模型。它们由多层神经网络构成,参数可达数百万甚至数十亿,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这些模型能提高工作效率,推动行业创新。AI大模型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通用大模型能综合多领域数据和知识,进行全局性分析和预测;行业大模型则针对特定行业优化,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AI大模型的特征包括泛化性、通用性和涌现性。它们能学习并理解更多特征和模式,处理复杂任务时展现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意图识别、推理、内容生成等能力。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因其巨量参数和深度网络结构,被看作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
AI大模型的类型多样,按部署方式分为云侧大模型和端侧大模型。云侧大模型部署在云端,参数规模大,算力资源丰富,数据存储需求海量;端侧大模型部署在手机、PC等终端,参数规模小,本地化运行,隐私保护强。
AI大模型产业链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包括数据采集、标注和训练,以及AI芯片和存储芯片。技术层包括平台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等,以及算法理论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应用层则涉及云侧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侧端大模型等。
国家及各地政策的支持是AI大模型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例如,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出加快发展端侧大模型,通过模型压缩、蒸馏等技术减小模型体积与计算量,提高效率和效能。
AI大模型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23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为141.34亿元,2024年达到294.16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495.39亿元。行业大模型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AI大模型服务完成备案情况显示,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城市备案数量占比较大。
基础层数据标注行业竞争激烈,百度智能云、海天瑞声、云测数据等大型企业和专业机构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芯片设计行业在2024年恢复增长,全行业销售预计为6460.4亿元,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达7176.2亿元。
技术层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101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应用层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普通用户群体中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回答问题、日常办公、休闲娱乐、创作内容等。62.2%的用户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进行提问,约三分之一用户将其作为办公助手。
AI大模型产业重点企业包括DeepSeek、字节跳动(豆包AI)、百度(文心大模型)、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这些企业在AI大模型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上具有重要影响。
未来,AI大模型产业将呈现C端用户成为端侧主要客群、大模型趋于通用化与专用化、小型开发者可调用大模型能力提升开发效率、AI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将不断完善等发展趋势。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商产业研究院】2025年中国AI大模型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