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金证券发布了一份名为《行业培训框架-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培训专题》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具身智能作为AI最强应用的发展趋势,特别聚焦于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两大领域,探讨了它们如何引领汽车产业链的变革,并预测了这些技术在未来几年的增长潜力和市场影响。报告中不仅提供了对智能驾驶技术渗透率的详细预测,还对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和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供应链中的关键赛道和投资价值。整体而言,报告为理解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趋势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数据支持。
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未来汽车产业的新赛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具身智能,作为AI技术的最强应用之一,正在引领这一变革。在电动化之后,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成为了具身智能领域最重要的两个方向。它们不仅将重塑整个汽车产业链,更将成为汽车板块最强的产业趋势。
智能驾驶的爆发式增长
2025年,智能驾驶技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那时,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将达到15%以上,年增长率超过200%,未来2-3年内渗透率有望突破70%。这一增长将由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和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共同推动。特别是20-40万价格带的汽车市场,消费者对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需求最为敏感,这将加速市场的出清。
智能驾驶芯片、激光雷达和传感器清洗等增量赛道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地平线机器人、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企业在这些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这些技术的进步将为智能驾驶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
人形机器人的崛起
人形机器人领域,龙头企业正迈向0-1的突破。2025年,在特斯拉等公司的引领下,人形机器人量产将迎来新的起点。随着单机成本的下降和产品性能的提升,人形机器人将在一般商业场景中具备经济性。特别是在“中国供应链+高成本场景”的需求下,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突破将最为迅速。
在人形机器人的供应链中,灵巧手、关节、丝杠、传感器等部件是产业链的核心优质赛道。这些部件的精度、传动效率和成本差异决定了赛道的壁垒。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国内厂商在这些领域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政策支持与人形机器人的未来
中国政府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23年,工信部组织开展了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聚焦人形机器人等重点方向,推动核心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链成本降低。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将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不仅受到政策的支持,还受到市场需求的推动。预计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将在国内外一般应用场景具备商业化价值。这一预测基于人形机器人产品和成本的快速迭代,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在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机会巨大。建议关注地平线机器人、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在智能驾驶芯片和激光雷达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以及在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具有高ASP和高壁垒的灵巧手、关节、丝杠等核心部件的生产企业。
然而,这一领域也存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汽车与电动车产销量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进展不及预期以及美国关税大幅提升等因素都可能对行业造成影响。因此,在投资时需要谨慎考虑这些风险因素。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国金证券发布的行业培训框架——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培训专题报告。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们对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的未来有了更深的理解。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