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发布了《2025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LCDI)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构建了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我国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估,从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开拓潜力、生态协同能力和政策赋能效力四个维度出发,全面刻画了各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报告中不仅分析了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多项典型特征,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为各级政府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据和深入的案例分析,对于理解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低空经济,这个听起来有点未来感的词,其实已经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不仅仅是无人机送快递,或是空中的士,而是涉及到航空器研发、制造、运营和维护等多个环节的庞大产业链。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LCDI)2025研究报告》为我们揭开了低空经济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看到,这个新兴产业如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报告中提到,深圳市以90.0分的综合得分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北京和成都紧随其后。这三个城市在政策赋能和生态协同两个维度上表现尤为突出,这说明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产业链的协同合作。
技术创新是低空经济的核心。北京在这方面遥遥领先,其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单位高达17家,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数量达到124项,远超其他城市。深圳虽然在企业数量上超过北京,但在科研和教育方面略显不足。这告诉我们,技术创新不仅要靠企业,还需要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
市场开拓是低空经济的最终目标。深圳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其低空经济载体相关产品高达852项,远超其他城市。这得益于深圳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强大的市场规模。市场开拓不仅需要产品创新,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培育。
生态协同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深圳和成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这得益于他们在产业链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产业链整合可以降低企业间的合作成本,促进技术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则为低空经济的运行提供了保障。
政策赋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外部支撑。深圳、杭州、广州等城市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他们的政策支持体系正从初步构建阶段向全面完善阶段迈进,为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报告中还提到了一些有趣的案例。比如深圳市的政策全链覆盖型模式,通过财政补贴、土地保障、航线开放等政策手段,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市的聚合生态协同型模式,通过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提升了生态协同能力。成都市的链合试点型模式,通过产业链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展现了低空经济的潜力。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的引领和支持,需要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更需要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只有这样,低空经济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低空经济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比如,政策需要全链条支持,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开拓,都需要政策的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需要双轮驱动,只有技术创新没有市场开拓,或者只有市场开拓没有技术创新,都无法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需要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这样才能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技术基建和制度保障需要同步推进,这样才能确保低空经济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LCDI)2025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