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可控核聚变行业深度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商业化进展及其对产业链的潜在影响。报告指出,随着技术突破,特别是高温超导材料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步伐正在加快,预计到2050年将形成一个至少1万亿美元的市场。报告中不仅分析了核聚变作为人类理想终极能源的优势,还详细介绍了托卡马克装置的技术路线和全球核聚变项目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此外,报告还提供了对相关上市公司的评级和投资建议,为投资者揭示了核聚变产业链中的关键投资机会。这份报告是理解可控核聚变行业发展趋势和投资前景的重要资料,对能源行业的投资者和决策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可控核聚变,能源行业的未来革命
能源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寻找清洁、可持续的新能源变得尤为重要。在众多新能源选项中,可控核聚变以其巨大的潜力和优势,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
核聚变,简单来说,就是将轻原子核结合成重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模仿了太阳产生能量的方式,因此被认为具有巨大的能源潜力。与核裂变不同,核聚变不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废物,其燃料来源丰富,且能量密度远超现有能源。
当前,全球核聚变项目数量达到159个,其中托卡马克装置占近一半。托卡马克因其高效的等离子体约束和稳定的平衡能力,成为实现聚变能商业化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国际同步,部分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国已建成EAST、环流三号等装置,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高温超导材料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核聚变商业化的加速实现提供了助力。高温超导材料提升了聚变装置性能,降低了成本;AI技术的发展则提高了聚变装置设计和控制效率。全球私营聚变商业公司已累计获得的总投资额达到71.2亿美元,资本市场融资屡创新高。
预计到2050年,核聚变将成为一个至少1万亿美元的市场。聚变项目投资大,聚变电站造价高昂。若核聚变完全商业化,将带来庞大的市场机遇。产业链将充分受益,关键部件国产化发力国际领先。
在众多核聚变项目中,ITER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这是一个由35个国家共同参与建造的托卡马克装置,目的是解决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运行前的各种工程化问题。我国在ITER项目中负责18个采购包的实物贡献,推动了我国在超导材料、特种钢材等关键材料领域,以及精密加工、焊接、装配等高端制造技术的进步。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进展,不仅将带来新的能源解决方案,还将推动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有望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产业链优势,在全球核聚变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的灵感来源于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可控核聚变行业深度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提供了核聚变行业的全面分析,还详细介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进展和优势。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