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证券近日发布了《电子行业-国产替代系列研究(一)-半导体国产替代产业研究体系-上》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国产替代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涵盖了设备、零部件、材料、制造与封测等多个环节,并探讨了国产替代的核心驱动力及其对产业链的影响。报告中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国产替代已成为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在设备零部件材料、晶圆制造/封测、芯片以及工具软件等方面。报告内容丰富,为投资者提供了半导体国产替代领域的深刻见解和战略指导,是理解当前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进程的重要参考资料。
半导体国产替代:中国电子产业的新引擎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中,中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产替代不仅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保障产业链战略安全的关键。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半导体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半导体产业链全景中,设备、零部件、材料、制造与封测等环节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设备领域,全球芯片设备市场持续增长,中国大陆的投资表现尤为亮眼,国产设备占比超过一半。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国产替代的巨大潜力。
在半导体设备竞争格局中,光刻机、刻蚀设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市场集中度较高,而中国企业如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正在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刻蚀设备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节点已达到5nm和14nm,显示出国产替代的技术实力。
半导体零部件作为影响设备性能的瓶颈环节,其国产化进程相对缓慢,但市场规模巨大。全球半导体零部件市场规模约431亿美元,中国大陆市场规模为102亿美元,占比23.7%。这一数据表明,半导体零部件的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半导体材料方面,中国市场规模快速攀升,但产品自给率低,国产替代空间巨大。2023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达727亿美元,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从32.6亿美元提升至147.3亿美元,占全球20.3%。这一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增速,显示出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和国产替代的迫切性。
在晶圆制造与封测领域,中国企业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晶圆制造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如HKMG、FinFET和GAA等技术节点的突破,使得中国企业在高性能微处理器、低功耗应用处理器等尖端器件的制造上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国企业如中芯国际通过扩大12英寸产能强化成熟制程优势,同时AI、汽车电子等新兴需求推动行业长期增长。
半导体封装测试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环节,国内封测市场以国内企业为主,技术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接近。Chiplet-SiP模式为中国厂商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这一模式能够在提高芯片性能的同时减少设计制造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带来新的机遇。
总体来看,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国产替代的推动下,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从设备、零部件、材料到制造与封测,中国企业正逐步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充满期待。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金元证券发布的《半导体国产替代产业研究体系-上》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