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循环经济 —— 前期研究》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国在全球材料需求增长背景下,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挑战以及未来潜力,旨在为中国“十五五”规划及《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修订提供政策建议。报告涵盖了塑料、电池、可再生能源技术、纺织和建筑等多个重点行业,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研究方向,包括剖析塑料行业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电动汽车电池回收价值链分析等,强调循环经济在实现工业脱碳和气候中和方面的重要性。报告中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政策分析和专家建议,为理解中国循环经济的复杂性和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循环经济在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塑料制造国、使用国和出口国,正站在循环经济的十字路口。2020年,中国产生了约6000万吨废塑料,其中只有26.7%被回收。这个数字不仅揭示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暗示了循环经济的巨大潜力。在全球范围内,循环经济被看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它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中国在循环经济领域的行动,不仅对国内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也对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塑料行业的循环经济转型
塑料行业是中国循环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中国塑料包装行业的年均增长率为8.7%,显示出塑料使用的快速增长。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而中国在这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十四五”规划中设定了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的目标。然而,塑料回收率的低迷揭示了塑料循环价值链构建的不足。构建有效的塑料循环价值链,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降低对石油等原材料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电池回收的价值链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池回收成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迅猛,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电池回收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能通过回收有价值的材料,如锂、钴等,来降低对新资源的需求。这不仅能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能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纺织品行业的循环经济挑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但每年产生的废旧纺织品高达2000万至2600万吨,回收利用率却很低。纺织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仍然遵循“获取 – 制造 – 废弃”的线性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中国政府已经设定了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的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整个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建筑行业的循环经济转型
建筑行业是中国循环经济转型的另一个关键领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对新住房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巨大,但这也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中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和拆除废弃物占全国废物总量的30%至40%,但仅有约5%被回收或再利用。建筑废弃物的有效管理和回收利用,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节约资源,降低建筑成本。
政策建议
为了推动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首先,中国应持续设定包含资源生产率在内的数值目标与指标,以促进负责任的原材料消费。其次,推行雄心勃勃的框架构建工具,为循环经济商业模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最后,将循环经济与中国的工业脱碳及气候中和目标紧密关联,明确将循环经济措施纳入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之中。
结论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循环经济——前期研究”报告。文章只是对报告内容做了总体的介绍,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