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近期发布了《算力电力协同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该报告深入剖析了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与电力系统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的问题。报告预测了未来算力用能的发展趋势和特征,详细阐述了算力电力协同的内涵、要素与发展阶段,并探讨了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六大关键举措,为推动我国算力电力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策略建议。这份报告中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政策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深度见解,对于理解算力与电力行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算力和电力的协同发展成为了新时代的必然趋势。《算力电力协同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深入剖析了这一协同发展的背景、需求、挑战和策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绿色、高效、智能的未来图景。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新质生产力,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力,作为算力发展的基础资源,其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直接影响着算力的发展规模。我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改善环境质量和减排温室气体,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来源的清洁化。这种背景下,算力和电力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报告指出,我国算力中心的用电量增速远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算力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持续上升。2023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为1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而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仅为5.8%。这一趋势不容忽视,算力用电的快速增长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算力电力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显得尤为迫切。报告提出了六大关键举措,包括源荷互动、储荷互动、网荷协同、源网荷储一体化、算力负载调度和绿电绿证交易。这些举措旨在通过技术革新和市场机制,推动算力与电力两大产业实现绿色低碳、经济节约、安全可靠、创新提高的发展目标。
在源荷互动方面,报告强调了推动算力中心与清洁能源基地协同规划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发挥电力价格机制的引导作用,可以优化算力资源在全国的布局,促进新能源电力的就近就地消纳和高效利用。同时,算力企业通过自建新能源发电项目满足自身绿色用能需求,也是减少争议、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储荷互动则是指通过储能侧与算力中心侧的互动,提升算力中心用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储能系统可以参与电网调峰,有效利用峰谷电价差等市场化机制为算力企业获得经济收益;同时,储能系统可作为应急电源,提升算力中心用电可靠性。
网荷协同则是通过电网侧与算力中心侧的深度协同,提升供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算力通过深度赋能电力系统“发-转-储-用”全环节,助力电网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运行。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推动算力电力深度一体融合的关键。通过整合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和储能侧资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算力负载调度的核心在于通过电力市场信号引导算力中心用户灵活调整算力负载的执行时间和地点,从而增强电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同时降低算力中心的用能成本。
最后,绿电绿证交易是算力企业通过市场化交易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方式。通过绿证交易,算力企业能够在不直接购买绿电的情况下,获取可再生能源的环境属性,声明自身的绿电履约。
报告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算力电力协同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包括强化算电协同政策支撑、构建算电协同标准体系、培育算电协同产业生态和营造公平高效市场环境。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算力电力协同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