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日发布了《家庭积极养育手册》报告,该手册旨在为儿童的父母及其他照料人提供指导和支持,推广积极养育,助力父母提升创造安全和培育性环境的技能。报告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和挑战,并提供了多种育儿场景下的积极养育建议,包括数字时代的养育、预防和应对欺凌和性侵等特定议题。这本手册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如积极养育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家长的自我认知和成长、以及特殊议题下的积极养育知识与应用,是一份全面而深刻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料。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积极养育成为了家庭教育的新课题。《家庭积极养育手册》的发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和理解家庭教育的内涵和实践。手册中提到,儿童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安全且能够激发其兴趣、创造力和学习动力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该让儿童感到安全,有归属感,并为他们提供探索、学习以及收获成功的机会。积极养育的核心在于尊重、理解、信任、沟通和示范,这五个关键词为家长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家庭暴力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深刻而长久的伤痛。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调查显示,约有60%的2至14岁儿童在过去一个月内遭遇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儿童的权利,而且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和福祉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积极养育的推广,正是为了减少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助力父母及其他照料人提升创造安全和培育性环境的技能。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据《第6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7.3%。孩子们越来越早地接触到互联网,这一现象反映了数字媒体和互联网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影响。面对这些挑战,家长不仅需要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还需意识到许多传统教育技巧和方法在指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时依然适用且效果显著。
网络风险的形式多样,研究人员通常将网络风险归为内容风险、接触风险和行为风险。近年来,儿童遭受网络侵害问题日益突出。网络性引诱、儿童性虐待直播以及儿童性虐待内容传播均有明显增长。受害者遍布各个年龄段,且整体呈年轻化趋势。网络暴力可以给孩子造成严重和持久的伤害,比如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健康风险行为以及影响身体健康。面对这些风险,家长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孩子了解风险,培养预防、应对风险的能力。
在多子女家庭中,家长需要看见、接受、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允许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和发展。家长千万不要把子女相互做比较,哪怕是暗中比较,隐蔽的区别对待和偏爱,子女也能感知到,这不仅会加剧兄弟姐妹之间的不友善和恶性竞争,还会减损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自信。
对于残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理解和关爱,了解自己的孩子,接纳他们的残障,同时做好自我关照。家长可以通过主动学习、咨询专业人士或参加相关组织的方式,拓宽对残障的认知、理解和接纳。接纳残障、自我关照和寻求支持是家长应对教育残障孩子挑战的三大策略。
留守儿童的教育挑战与父母和孩子长期不在一起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留守儿童6693万人。这些孩子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存在监护不足,亲子联结薄弱或断裂等问题。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语音、视频、短信等方式积极主动地与孩子联系,通过规律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情绪状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支持。
儿童性侵害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挑战。世界上每8名儿童中就有1人在18岁前遭受过性侵害。中国的儿童性侵害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儿童性侵害给受害儿童及其家庭带来错综复杂的负面影响,如果侵害得不到及时制止和干预,受害儿童及其家庭得不到有效的司法救济和救助,有些负面影响及其所造成的长期后果可能会延续到成年,严重地损害儿童及成年受害者的身心健康。
欺凌行为通常具有意图、重复性和力量不对等三大特点。欺凌给所有孩子带来身心双重伤害,不仅是被欺凌者、欺凌者,目睹欺凌的旁观者和其他孩子也可能受到欺凌的影响。欺凌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业表现。家长应充分信任孩子,让孩子知道家长始终站在他们一边,与他们共同面对,无条件地保护他们,这是孩子在遭遇欺凌时愿意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家庭积极养育手册》。手册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积极养育的深入分析和实用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积极养育。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