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国金证券】2025养老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空间、产业链及相关标的分析报告


近日,国金证券发布了一份名为《2025养老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空间、产业链及相关标的分析报告》的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全面剖析了2025年养老机器人行业的市场需求、产业链布局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情况,指出了养老机器人产业在政策推动、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下的快速发展态势。报告中不仅详细分析了养老机器人的三大类型——康复、护理和陪伴机器人,还预测了市场规模有望在2029年突破150亿大关,显示出该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报告内容丰富,为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参考。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课题。在中国,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据报告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20亿,占总人口的15.6%。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突破5亿,中国将正式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这一背景下,养老机器人产业应运而生,成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新机遇。

养老机器人的发展,得益于需求和供给两端的双重推动。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庞大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养老护理服务体系面临人力资源短缺、从业人员结构失衡和行业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替人成为养老产业的必然趋势。政策层面,国家和地方政策也在协同推进养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从技术创新到标准制定,全方位支持养老机器人产业的成长。

市场规模方面,养老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快速增长期。据测算,2020年我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为38亿元,到2023年已快速攀升至66亿元,实现了近一倍的增长。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亿元大关。这一增长态势得益于老龄化进程加速带来的刚性需求释放,以及机器人技术在感知、交互、运动控制等关键领域的持续突破。

养老机器人市场的产品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其中,康复机器人以60%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护理机器人以34%的市场占比位居第二,陪伴机器人则约占6%的份额。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提供基础的起居协助,更整合了生命体征监测、远程会诊等智慧医疗功能,构建了全方位的照护服务体系。

在产业上游,传感器、执行部件等供给筑牢了养老机器人产业的根基。养老机器人的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和交互层四大功能层,共同构建了养老机器人的工作闭环。其中,行为类传感器技术最为复杂、壁垒最高,包括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为养老机器人的精准服务提供了可能。

中游企业如小米、华为、美的等,通过智能家居和人形机器人的双重布局,构建了完善的养老机器人产业图谱。这些企业不仅提供了养老机器人本体,还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养老机器人与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产业融合。

下游应用场景则涵盖了B端(养老院、医院、社区)和C端(家庭)两大类别。在养老院,如“笨小宝”等陪伴机器人已经投入使用,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监护、健康管理和文娱互动的一体化服务。在医院,AI就医助理“仁小爱”等机器人构建了全流程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提升了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与诊疗效率。

总体来看,养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不仅缓解了养老护理服务体系的压力,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养老机器人产业必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国金证券】2025养老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空间、产业链及相关标的分析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国金证券】2025养老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空间、产业链及相关标的分析报告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