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赋能可持续AI》的行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的快速扩展及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衡量AI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可持续人工智能指数(SAIQ)。报告强调,随着AI技术的发展,其能源消耗、碳排放和水资源利用的成本也在上升,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构成威胁。报告中提出了四个核心策略,包括更智能的硅、更清洁的数据中心、更具战略性的AI使用和管理即代码,以帮助企业在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这份报告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如何使AI发展更加可持续的深刻见解和实用建议,对于追求环境责任和技术进步的企业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商业,但这一技术革命背后的环境代价不容忽视。预计到本世纪末,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使用量将增长10倍以上,达到612太瓦时,相当于2022年加拿大的电力需求。这一能源消耗不仅威胁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可能超出地球的承受能力。面对这一挑战,我们提出了可持续人工智能指数(SAIQ),一个衡量指标,用来追踪人工智能如何将金钱、能源和排放转化为可衡量的性能。
SAIQ指标的提出,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组织优先事项,平衡财务可行性、能源弹性和环境影响。这一指标的引入,不仅是一个基准,更是一个战略视角,帮助企业在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通过部署更智能的硅、去碳化数据中心、审慎使用人工智能以及将可持续性融入人工智能治理,企业能够在符合新指标的情况下可持续地扩展人工智能。
在硬件层面,我们看到了智能硅的重要性。大多数AI模型运行在老旧硬件上,这些硬件从未打算用于当今内存密集型计算需求,导致巨大的能源浪费和高昂的运营成本。优化GPU能效和数据中心利用率可以削减AI预计到2030年的能耗121万亿瓦时,相当于挪威的年用电量。企业可以通过运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在更智能、计算效率更高的硬件和模型上,以降低成本、减少排放并减少对大型云数据中心的依赖。
数据中心的去碳化同样至关重要。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每天消耗数百万桶的水,许多数据中心由化石燃料供电。随着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增加,他们的能源消耗甚至增长得更快,增加了碳足迹。通过优化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和数据中心运营,企业可以确保人工智能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地扩展,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
在人工智能的使用上,我们发现许多组织即使使用更简单、任务特定的模型也能胜任时,也默认使用大型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如大型语言模型。这不仅导致能源的浪费,也增加了碳足迹。战略性地部署人工智能、将合适的模型匹配到合适任务的企业,能够最小化能源使用,推动可持续性,更具竞争力。
最后,将可持续性融入人工智能治理是确保长期绩效和韧性的关键。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和地区的应用加速,它正获得全球监管机构的更多关注。目前,这些关注大多集中在负责任的AI这一主题上,涉及诸如权利侵犯、非预期的偏见和歧视以及虚假信息等问题。这些风险是真实的,必须得到治理,就像环境和资源风险必须得到解决一样。
通过在硬件、软件和政策方面的持续创新,人工智能可以可持续地扩展,确保明天的最智能系统运行在可再生能源、透明标准和明确指南上。这样,组织可以引领向气候韧性经济的转型,同时解锁一个真正服务于人类和地球的人工智能驱动突破的新时代。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埃森哲发布的《赋能可持续AI》报告,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视角,让我们认识到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如何平衡环境的可持续性。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