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国际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光伏行业研究方法》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新能源行业的供需关系、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供给侧产能周期以及新技术的影响,揭示了光伏行业的核心驱动要素和周期性变化。报告中不仅详细分析了光伏行业的需求变化趋势和各国光伏装机容量的历史数据,还对光伏产业链的概况和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这份报告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专业分析,对于理解光伏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光伏行业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新能源行业的核心在于供需关系。需求端主要受政策和产业降本经济性驱动,供给端则受行业产能周期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周期来看,经历了蛰伏期、快速成长期、疯狂扩产期、整合期和复苏期后,行业逐渐进入平稳期,摆脱政策影响,进入自发成长期。
光伏行业从2006年开始,经历了需求增长动力的三个阶段。最初,欧洲是行业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随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与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共同推动需求增长;2018年之后,光伏需求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形成一定的装机规模,行业需求增长区域稳定,且持续性增强。
在中国,光伏项目的发展动力经历了从电价政策引导到“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转变。2020年之前,光伏项目以电价政策为主要发展动力,电价政策的变化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2021年之后,集中式光伏开始执行当地燃煤发电基准电价,即“平价”,政策的扶持也从电价引导为主,转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这对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意义重大。
光伏进入平价时代后,行业需求与价格的传导逻辑发生改变。补贴时代行业需求由少数补贴国家驱动,补贴强度决定需求,结合供给能力来决定价格;平价时代、碳中和时代,光伏发电成本与化石燃料成本相比已经具备较大成本优势,价格与需求之间相互作用,最终价格由可以满足收益率的边际需求决定,这种相互作用最终将导致产业链价格的波动幅度相比补贴时代更加平稳。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高达277.57GW,预计2025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300GW。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预计可达610GW。这表明,光伏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增长势头强劲。
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多晶硅料、中游的硅片-电池-组件以及辅材和终端的电站。目前,光伏产业链已处于周期底部,面临严重亏损,预示着行业可能迎来产能出清。在反内卷的大背景下,光伏供给侧的问题有望出现明显边际改善,反内卷将加快行业底部修复的节奏。
技术进步是推动光伏行业降本提效的核心动力。2024年,新投产的量产产线基本都是n型电池片生产线。随着n型电池片产能快速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下降至20.5%;n型TOPCon电池片市场占比达到71.1%,成为占比最高的电池技术路线;异质结电池片市场占比约3.3%;XBC电池片市场占比约为5.0%。新技术迎来机遇,特别是xBC技术,在量产效率和美观性上优势明显,若明年工艺成熟度可突破,xBC技术或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新方向。
然而,光伏行业也面临风险。政策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和技术替代都是需要警惕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可能会对行业的稳定增长造成影响。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海通国际发布的《光伏行业研究方法》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