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头豹研究院联合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中国)发布了《2025年中国AI基础设施市场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AI基础设施的市场发展现状、用户核心需求以及相关技术洞察,旨在明晰市场需求,并结合市场发展前景判断AI基础设施领域内各类竞争者所处地位。报告中不仅梳理了AI基础设施的发展历程和核心要素,还对产业链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探讨了关键技术突破点,提供了市场空间梳理和竞争分析,是了解中国AI基础设施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的重要资料。报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为行业内外人士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和洞察。
2025年中国AI基础设施市场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AI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这份报告深入剖析了AI基础设施的多个维度,包括行业发展背景、核心要素、关键技术突破点以及市场规模等,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图景。
AI基础设施的核心在于算力、算法和数据。这三者构成了AI应用的基石,支撑着从研发到部署的全过程。报告中提到,算力、算法与数据被称为支撑AI产业发展的三大核心因素,它们共同推动了AI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广泛化。数据作为AI的燃料,为模型训练与优化提供了海量输入资源;算法则是AI的大脑,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性能;而算力的发展为AI提供了更高性能的计算能力,满足复杂模型优化与设计的需求。2023年,中国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达到830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2793亿元,年增长率约35%,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市场的快速增长趋势。
在产业链分析中,报告指出AI基础设施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硬件原材料供应商、数据集供应商以及网络服务,中游涵盖云计算厂商、AI原生厂商、硬件系统厂商以及运营商,下游则是互联网等数字原生行业。这一产业链的完善,不仅推动了AI基础设施的技术进步,也为行业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AI芯片领域,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使得中国在面对国际竞争和封锁时,能够更加自信地推进AI技术的发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AI基础设施发展的核心动力。算法的发展和优化直接推动了AI芯片和服务器的需求增长。报告中提到,2010至2022年期间,全球共发表了165.8万篇关于人工智能的学术论文,中国作者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全球AI研究中的领先地位,也反映了国内对于学术研究、技术创新、人才教育的高度重视。
数据资产作为AI基础设施的另一核心要素,对于初始元数据的开发治理与资产化为AI基础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燃料。报告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需要高质量的数据集,而元数据的开发治理与存储是构建高质量数据集的关键步骤。数据资产拥有方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市场规模方面,报告预测,随着AI基础设施逐渐落地各类应用场景,加之政策红利与国产技术创新,中国AI基础设施市场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特别是在算力市场,我国算力建设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算力总规模达到246EFLOPS,这一数字预示着中国在AI算力领域的强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报告中的竞争力分析揭示了阿里云、腾讯云、商汤科技和百度智能云等企业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优势地位,也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了中国AI基础设施的强大竞争力。
综上所述,2025年中国AI基础设施市场的发展势头强劲,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国产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策的支持,中国AI基础设施行业有望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这份报告,它只是对报告内容做了总体的介绍。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