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智库近日发布了《凝心聚力新质创新-中国股权市场特征与展望》2025年度专题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股权市场的发展特征、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指出股权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预测了未来产业整合投资将成为主要趋势。报告中还涵盖了地方政策版图、科技创新对市场的影响、募资环节的变化、投资轮次和赛道的聚焦、投后管理的转变以及退出环节的多元化等多个维度,提供了对中国股权市场未来发展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的数据支持。这份报告对于理解中国股权市场的深层次动态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股权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的时期。根据《凝心聚力 新质创新—中国股权市场特征与展望》报告,这一市场不仅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发展直接融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已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催化剂”。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中国股权市场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
报告显示,中国股权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量增和质升三个阶段。从2008年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到2017年市场规模约7万亿元,再到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达到14.4万亿元,这一市场的快速增长令人瞩目。特别是在质升阶段,政策的陆续发布,如新“国九条”、“创投十七条”,预示着股权市场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募资环节,国资化成为主导,耐心资本的地位不断增强。政府类资金与产业资本成为出资主体,其中政府类资金占比高达55.1%,显示出国家对股权市场发展的重视。与此同时,人民币基金募集规模占比逐年提升,从2018年的81%提升至2024年的96%,反映出市场对本土化资本的偏好。
投资环节中,股权市场投资轮次呈“双峰”状态,即投资机构既关注早期项目,也偏好投资项目的收益确定性。政策引导下,股权机构积极践行“投早、投小、投创新”的理念,天使轮、Pre-A轮、A轮的投资金额合计占比从2019年的24.9%提升至2024年的36.7%。此外,投资方向逐步转向科技、医药等新经济领域,尤其是半导体、机械制造等领域的投资热度提升明显。
投后管理方面,随着股权市场从“量增阶段”步入“质升阶段”,投后管理的目标也在发生变化,从相对“务虚”转向更为“务实”,切实赋能生产经营。这意味着投后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专业性更强,成为机构能力建设的重点。
退出环节是股权市场平稳发展的关键。过去几年,受募投两端情绪低迷、IPO阶段收紧政策等因素影响,股权市场退出端压力加大。然而,多元化退出方式的探索,如并购重组,有望成为重要途径。产业并购作为并购重组市场的主要方向,其占比逐步提升,显示出市场对产业整合的重视。
展望未来,报告预计股权市场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区域产业发展的作用将不断增强。产业整合投资有望成为主要趋势,投后产业赋能能力将成为股权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预计未来两年硬科技领域的投资金额占比将维持在8成以上,以并购和股转等产业整合方式退出的占比有望从3成提升至5成以上。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凝心聚力 新质创新—中国股权市场特征与展望》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