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环境资源审判报告(2023)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中国环境资源审判报告(2023)》。这份报告全面总结了2023年中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涵盖了新时代环境资源审判理念的树立、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专业化建设的推进、法律适用规范体系的完善、审判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化等多个方面。报告强调了人民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和积极贡献,体现了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方面的司法智慧和力量。报告中不仅展示了人民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领域的专业化、系统化和国际化发展,还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持,为国内外环境司法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2023年,中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份报告详细记录了一年来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报告首先强调了新时代环境资源审判理念的重要性,包括能动履职、绿色发展、系统保护、最严法治和协同治理。这些理念不仅指导了法院的审判工作,还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报告中提到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江苏法院审理的非法投放外来物种民事公益诉讼案。这个案例体现了法院在法律裁量空间内寻找最佳处理方案的努力,通过“普法+科普”式的庭审直播,引导群众理性、规范地进行“放生”,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绿色发展理念在环境资源审判中的体现尤为明显。甘肃法院审理的一起涉气候变化应对的民事公益诉讼案,通过法院的调解,电力公司承诺投资至少9.13亿元用于新能源配套电网建设,提升了新能源发电的输送能力,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系统保护理念则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和协同性。贵州法院审理的盗割“古楠木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法院不仅判决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求其以认购碳汇的方式承担替代性修复责任,确保了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科学有效的救治。

最严法治理念在广东法院审理的“震楼器”噪声污染责任纠纷案中得到了体现。法院通过能动履职、依法调解和强化释明,引导被告停止扰民行为,并通过司法建议促使电商平台采取下架等措施,斩断了震楼器的销售链条,推动了从源头上减少噪声污染纠纷。

协同治理理念则体现在法院与政府及其部门的沟通协作上。四川法院审理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刑事案,法院提出司法建议,助推政府职能部门从严规范管理勘查市场,营造了依法、诚信、公平经营的市场环境。

报告还提到,2023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58555件,审结231830件,其中环境公益诉讼一审案件6219件,审结5403件。这些数据表明,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方面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但同时也显示了法院在保护环境资源方面的坚定决心。

在服务大局方面,法院通过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提供了司法支持。

专业化建设方面,法院不断完善专门审判机构组织体系,推进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三合一”机制,优化案件集中管辖机制,深化跨域司法协作机制,并探索借力“外脑”助审机制,以提升环境资源审判的专业化水平。

规范引领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加强司法解释制定,强化司法政策供给,做实案例释法工作,积极配合立法工作,并优化责任承担方式,推动了环境资源法律适用规范体系的完善。

公正效率方面,法院全面提升了环境资源审判能力,包括提升协同共治能力、源头治理能力、法治宣传能力、数字赋能水平,并锻造了环境资源铁军。

最后,法院还深化了交流合作,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共享环境司法经验,深度讲好中国环境司法故事。

这份报告不仅是对2023年中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它展示了法院在保护环境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不懈努力。通过这些具体案例和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法院如何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如何通过司法手段促进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环境资源审判的进展和成就。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环境资源审判报告(2023)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