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关于低空经济的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政策背景、技术突破以及市场驱动因素,重点探讨了低空数字底座的构建和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建议。这份报告不仅提供了低空经济的全面视角,还为监管部门和运营商提供了决策依据,推动形成良性发展生态。报告中包含了对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的预测、政策引领的具体路径、以及低空数字底座服务架构的详细介绍,是理解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
随着中国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底座作为支撑低空产业生态的核心,正经历着从概念验证到工程化落地的关键转型。这份报告为我们揭示了低空经济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低空经济正在迎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预计到203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这一增长的背后,是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多元化场景的需求驱动。例如,2024年中国民用无人机物流配送市场规模已突破1200亿元,显示出低空经济的巨大潜力。然而,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安全风险和监管挑战。无人机数量的激增导致了碰撞、误入禁飞区等问题的增加,迫切需要创新策略来预防碰撞事件,并确保新型航空器与传统航空器的无缝对接。
技术突破方面,通导遥一体化卫星星座、AI驱动的空情预测算法等创新,正推动数字底座从“连接管道”向“智能中枢”进化。但同时,异构设备协议不兼容、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数据传输稳定性等问题,仍是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运营,也对空域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构成了挑战。
报告中提到的低空数字底座,是整合数据资源、云边端协同能力、智能化服务等要素的核心枢纽。它具备智能决策、数字仿真、运营运维、安全保障能力,为监管平台、飞行服务平台、运管平台等提供支撑,实现低空经济各类场景应用落地。例如,在应急救援场景中,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与数字技术融合,推动灾后通信重建与立体化搜救向智能化升级。城市治理方面,低空数字底座依托低空导航网、低空通信网、低空感知网等,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数据感知网络,为城市治理提供统一的数据基座。
然而,低空数字底座的发展也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控制难题。多源数据融合的技术挑战在于数据来源的复杂性和异构性,以及实时性与大规模处理的压力。此外,低空数字底座的成本控制挑战主要体现在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以及应用场景有限、商业模式不完善等方面。
为了推动低空数字底座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建议通过建立统一认证体系破除标准壁垒,分级部署三级数字底座强化基础支撑,并通过多元试点项目激活商业闭环。这些建议旨在构建一个系统性的路径,以支持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