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MobTech研究院联合识具出品发布了《2024年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博物馆文创产业的现状、消费者洞察、典型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如何结合文化、艺术、地域特色与现代创意思维,以及它们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报告中指出,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也成为推动文化自信和国潮崛起的重要力量。这里面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市场分析和消费者行为研究,为相关领域的企业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洞见。
博物馆文创产业: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
博物馆文创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重要桥梁。2024年的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报告揭示了这一行业的多个核心观点和发展趋势,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窗口。
行业现状表明,博物馆文创产品融合了文化、艺术、地域、纪念、科技和实用性六大特征,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节假日期间,”博物馆游”的火爆带动了文创产品的热销,尤其是00后和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对创意文具类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有着极高的偏好,复刻珍品更是引领潮流。超过八成的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创产品具有购买意愿,兴趣成为主要的购买驱动力。
博物馆文创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1.0到4.0的演变。1.0时代的文创产品以复印文物印象为主,2.0时代则提取文物元素,创意生活化。到了3.0时代,博物馆文创开始跨界联合,树立文物品牌。而现在的4.0时代,博物馆文创打破文物局限,深挖潜能,扩大外延,更加注重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正向影响。
市场规模方面,博物馆文创市场逐年扩大,产销增速瞩目。数据显示,2020-2024年间,博物馆文创类展商与专业观众均呈增长趋势,从2022年开始保持高增长态势。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总计7488万人次,同比增长13.5%,显示出博物馆文创市场的庞大潜力。
政策方面,国家通过一系列创新政策为博物馆的商业化探索铺设坚实的基石。这些政策不仅涉及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革新,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飞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把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立法高度,促进创意设计产品的交易和成果转化。
文化自信与数字技术的共振,为博物馆文创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如“数字敦煌”项目,使得文物得以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全球共享。中国居民文教娱消费的增长,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以及文化自信和国潮崛起的背景下,博物馆文创的发展迎来新机遇。
消费人群方面,博物馆文创消费人群主要为女性,00后、90后占比较高。他们每年逛1-2次博物馆、每季度购买1-2次博物馆文创是多数。社交媒体和内容平台成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种草主力,而线下商店凭借真实的体验感依旧是主要购买渠道。
在产品品类中,创意文具类偏好度最高,其次是馆藏文物复制品类。消费者最青睐的博物馆文创风格为传统复古、文艺雅致和地域特色。购买博物馆文创产品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其是否具有附加价值,尤其是那些能够复刻心仪文物的产品。
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定价、设计以及实用性较为看重。认为现存博物馆文创产品定价不合理的消费者占比最高,其次是设计同质化甚至缺乏设计感。未来最希望在产品的设计度、地方特色以及创意度方面进行提升。
博物馆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产品设计的破格与创新,为博物馆文创插上出圈的双翼。通过深入分析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艺术风格和文化寓意,结合当代审美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实用性的产品。这些新型文创产品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实际作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此外,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独特价值在于推动社会发展。例如,故宫的“零废弃”环保文创项目,通过利用回收材料制作产品,引导公众环保意识,实现“零废弃、可持绊的方向发展”。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是文化输出的前沿阵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4年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宝贵视角。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