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以及天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2024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白皮书》。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工业生物技术在全球生物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生物制造产业的变革趋势,以及这一技术进步如何驱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报告涵盖了从颠覆性技术突破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多个维度,提供了对未来食品供给、化学品/材料生产方式、人类健康维护等多个领域的深刻见解。这份白皮书中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2024年,全球工业生物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场变革不仅关乎科技的进步,更是一场关乎未来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和天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白皮书》,为我们揭开了这场变革的序幕。
工业生物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生物系统和工程原理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技术。这项技术正在驱动生物制造产业的变革,成为未来食品供给的关键补充来源,未来化学品和材料的重要生产方式,以及未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主流手段。全球生物经济的未来,将由工业生物技术的进步所推动,这不仅关乎能源和环境的创新应用,更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
颠覆性技术突破正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例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大卫·贝克尔和戴米斯·哈萨比斯分别在计算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工作,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正在推动工业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农业食品领域,大食物观视角下的变革尤为显著。新的食品资源,如人工合成淀粉和替代蛋白,以及新的生产方式,如细胞农业和精准发酵,正在改变我们对食物的传统认知。制造业过程视角下,人造物质和自然来源物质的生产方式正在从化学合成转向生物催化、发酵和生化结合。这些变革不仅关乎食品安全、营养和感官满足,更关乎制造业产品的化学品、材料和能源用途。
医药健康领域同样受到工业生物技术的影响。药物和创新疗法的开发,绿色制药和生物药的创新,疫苗和核酸药物的研发,都在推动健康产业的进步。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论文产出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均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14至2023年间,中国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这表明中国在全球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正在增强。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布局生物经济战略。美国、英国、欧盟等都已经发布了相关的战略规划,旨在推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2024年的生物经济战略规划,以及各地区如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都显示出中国在推动生物经济发展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中国的生物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丰富的资源禀赋、完备的生物工业体系、规模化的人力智力资源和持续走高的投融资热度。然而,也存在一些劣势,如部分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差距、关键资源和材料的专利封锁风险、科技投入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以及行业监管和标准制定的相对滞后。
面对全球生物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生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国家创新政策和产业环境为生物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时,多个细分行业已经步入新一代技术驱动的转型期,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为生物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4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白皮书》。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