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光伏行业2025年度策略》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全球光伏装机规模的增长趋势、光伏供给侧的深刻变化以及硅料、电池等核心环节的市场前景,同时对新技术如BC电池和海外HJT扩产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展望。报告中指出,尽管光伏行业面临价格竞争和国际贸易摩擦等风险,但随着光伏组件成本的降低和绿色转型愿景的推进,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将进入一个10%-20%的较高速增长新阶段。报告中还提供了对行业内重点公司的投资建议,强调了在光伏主产业链供给侧优化中配套辅材企业的投资机会。这份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洞察和数据支持,是理解光伏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的重要参考。
光伏行业在2025年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根据中银国际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全球光伏装机规模稳步提升,供给侧的变化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硅料和电池环节作为光伏供给侧优化的核心,有望率先实现价格回升和利润修复,这对于整个光伏产业链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报告中指出,光伏组件成本的降低推动了全球光伏装机量的增长,预计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进入10%-20%的较高速度增长新阶段。这一增长不仅体现了光伏能源的经济性,也反映了全球对于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在中国,光伏装机规模预计将达到260GW,同比增长20%,而到了2025年,装机有望达到300GW,同比增长15%。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光伏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快速发展的趋势。
在供给侧,中国的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制造能力已经具备1000+GW的规模,这一产能远超行业需求。政策的支持有望推动供给侧的优化,特别是《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的发布,对新增产能的能耗、水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将使得新增光伏制造产能变得极为困难,从而推动光伏周期向上的节奏。
硅料价格在2024年经历了下跌后,已经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这一变化对于光伏产业链是有利的,因为它有助于减少制造商的减值风险,并推动利润的修复。颗粒硅作为一种低成本的硅料,其性能持续优化,预计其渗透率将会提升。
在电池片领域,TOPCon电池片需求的提升和退税比率的下降推动了电池片价格的上涨。电池片技术迭代促进了光伏行业的发展,TOPCon电池在未来2-3年仍有望年均提效0.5%左右。这一进步不仅提升了光伏电池的效率,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组件方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呼吁招标方尊重市场规律,设定最低限价,这有助于限制恶性竞争,推动组件价格的合理化。同时,美国市场对光伏组件的需求也值得关注,由于美国对光伏制造的限制条款,能够供应美国市场的电池、组件产能较为有限,这为光伏组件制造商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辅材环节的盈利有望修复,材料变化提升盈利空间。随着光伏主产业链价格的下跌,辅材企业面临降价压力,但组件价格上涨后,辅材环节的价格压力有望减轻。此外,美国组件产能的逐步释放,为头部辅材企业带来了新的盈利机会。
在新技术方面,BC技术和HJT技术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BC技术因其功率优势和高兼容性,预计在2026-2027年渗透率将有所提升。而HJT技术则因其生产流程短、人工需求少的特点,适合海外高人工成本环境,有望在海外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投资建议方面,报告建议优先布局具备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的头部硅料、电池企业,受益于光伏主产业链供给侧优化的配套辅材企业,以及在BC、HJT生产设备环节与在贱金属浆料、电镀铜等方面研发、实证进度领先的企业。
风险方面,报告提示了价格竞争超预期、原材料价格不利波动、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技术迭代风险、新技术性价比不达预期、新能源政策风险以及消纳风险等可能对光伏行业造成影响的因素。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银国际发布的《光伏行业2025年度策略》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