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凯度消费者指数-贝恩公司】发布了《2024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二:应时而变——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消费新动态》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快速消费品(FMCG)行业的消费趋势和品牌增长的基本面。报告指出,中国FMCG领域的增长在2024年的前三个季度有所放缓,品牌增长的关键在于消费者渗透率,而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购买频率有所下降。报告中还提供了针对品牌在2025年成功应对市场变化的五大策略建议,包含产品创新、全渠道策略、把握户外消费机会、聚焦营销活动以及成本管理。这份报告为理解中国消费者行为提供了宝贵的长期视角,对品牌和零售商制定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2024年,这个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报告《适应变化: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消费新动态》为我们揭示了中国购物者行为的新趋势,以及品牌如何在变化中寻求增长。
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增长放缓,2024年第三季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快速消费品平均增长率仅为0.8%,其中第三季度下降了1.1%,9月份更是下降了3.5%。这一趋势与零售销售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增长了2.8%。这种增长放缓部分是由于国家对耐用消费品的刺激政策,如家电升级和置换计划,这些政策刺激了国内需求,家电销售在9月和10月分别增长了20.5%和39.2%。
价格通缩是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自2021年以来,平均售价(ASP)持续下降,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了5.2%。个人护理和饮料类别的ASP下降最为严重,这反映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增加,以及平台和零售商促销活动的增加。
线下渠道在2024年表现出色,市场份额自电子商务兴起以来首次超过市场。这一增长部分由折扣连锁店和俱乐部仓库格式的扩张推动,以及小型格式如杂货店、便利店和超市/迷你市场。与此同时,在线渠道的轻微下滑是由于大量促销活动导致的ASP下降,这抵消了强劲的体积增长。
随着疫情后户外活动的增加,家庭食品和饮料支出略有下降,目前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占55%。这使得杂货店和便利店成为满足户外消费者需求的主要焦点。
品牌增长的基石仍然是品牌渗透率。报告显示,领先品牌与其他品牌相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是品牌渗透率,这超过了购买频率和复购率。此外,购物者对品牌的平均购买频率在过去十年中持续下降,表明消费者与品牌的接触越来越少。
报告还提出了五个关键策略,以帮助品牌在2025年取得成功。首先,重新审视并持续创新产品组合,以符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渠道特定要求。其次,最大化线上线下的物理可用性,通过大型消费者数据集连接线上线下努力,建立连接的商业策略。第三,把握食品和饮料类别的户外消费机会。第四,通过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以获取心智可用性。最后,继续管理成本,包括探索合作机会和轻资产运营模式。
在个人护理领域,2024年的下降趋势扩大到-4.4%,与2023年的-2.0%相比有所恶化。尽管彩妆、头皮精华和护发素在体积需求上实现了强劲复苏,增长了+5.8%,但洗发水、护发素和彩妆的ASP分别下降了-10%,导致个人护理领域面临ASP的加速通缩。
饮料领域增长了+3.3%,超过了2023年同期的+0.1%增长。这一增长由+4.5%的强劲体积增长推动,尽管ASP略有下降-1.2%。消费者继续从高糖选项转向低糖或无糖替代品,尤其是含有中国成分的即饮茶。果汁增长了+20%,紧随其后的是即饮茶增长了+11%,包装水增长了+6%。
这些数据和趋势对品牌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品牌需要更加关注产品创新和价值主张,以满足消费者对“真正价值”的追求,而不仅仅是低价。其次,品牌必须适应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者旅程,通过有效的全渠道方法吸引消费者。此外,随着户外消费的恢复,包装食品和饮料公司必须投资以利用这些机会。最后,品牌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扩大购物者基础,因为消费者变得更加挑剔,而“漏桶现象”持续存在。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适应变化: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消费新动态》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