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研究所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2025年利率债投资策略-开弓之箭 顺势而为》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2025年利率债市场的投资策略,探讨了在1%时代的债市背景下,利率中枢下移趋势、稳增长模式下的低利率环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作用等多个关键因素。报告指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当前经济和政策环境下,债市投资仍存在不少机遇。这份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债市未来走势的深刻洞见,其中包含了对政策动向、市场供需关系以及机构行为策略的详尽分析,对于理解当前复杂多变的债券市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华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利率债投资策略》中,对当前债券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测。报告指出,当前债券市场正处于1%的低利率时代,且这一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报告首先提到,今年以来,长债到期收益率已突破1.8%,但考虑到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定调,利率仍在下行通道中。全要素生产率(TFP)与利率存在理论一致性,近年来TFP的下行趋势预示10年期国债的中枢可能在1.7%以下。这意味着,尽管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但下行趋势可能仍未结束。
在稳增长模式下,低利率被视为前置条件,这是符合逻辑且必要的。社会的总需求难以达到理想水平,部分原因是财富分配不均。金融化,即通过举债方式提前实现需求,是解决需求不足的一种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也可能导致需求瓶颈,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改革三管齐下。
报告还提到,当前银行资产与负债端缩表的逻辑依然存在,资产端的投放难度高于负债端,信贷需求成为关键。在稳定经济的要求下,降低房贷利率成为趋势,银行也需要降低成本,这可能导致NCD利率与短端利率下行。尽管股市和楼市的回暖可能对债市产生资金抽离压力,但在基础货币投放力度加大和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债市资金可能比2024年更为冗余。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对基础货币的投放已从传统的外汇占款、OMO与降准转变为二级市场买卖国债。这种新阶段的货币投放可能使得资金在空转游戏中滞留。2025年将迎来利率债供给潮,特别是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和再融资债。这些供给并不是简单地拿走资金,而是创造了更多资金。
报告还分析了不同金融机构的行为策略。例如,银行资负两端收缩,导致欠配压力增加;保险公司在利率新低环境下,更倾向于配置票息相对较高的地方政府债和超长期限债券;农商行的交易胜率依然较高,但双向高频操作的幅度减少;券商在低利率环境下借贷成本降低,借券+卖空的操作空间增大;基金和理财面临债市慢牛+急跌环境下的赎回压力;外资的配置力度受锁汇后收益影响。
资金配平策略方面,报告提出了资金的潮汐效应、比价关系和供需关系三个研究角度。资金的潮汐效应本质上是债市的日历效应,资金的比价关系涉及资金从低收益向高收益流动,而资金的供需关系则涉及债券发行代表的资金供给和资金的待投资状态代表的需求。
风险提示方面,报告指出,政策超预期提振基本面、监管进一步收紧、流动性风险以及数据统计与提取产生的误差都可能对债市产生影响。
总体而言,报告认为,在1%的低利率时代,债市没有退路,投资者需要适应这一新常态,并在政策驱动、机构行为和资金配平策略中寻找投资机会。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华安证券研究所的《2025年利率债投资策略》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