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4年预见未来-中国元医院建设发展调研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元医院的发展背景、定义、内涵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元医院建设依赖的技术体系、产业生态、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描绘,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报告中指出,元医院作为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演进的高级形态,其建设与发展不仅对医院形态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也将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和可及性的进一步提升,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和专业分析,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元宇宙概念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尤其在医疗领域,元医院的构想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元医院不仅仅是医院形态的一次革新,更是医疗服务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它通过虚实融合技术,将实体医院的数据解构并重构于虚拟空间,实现医疗服务的时空扩展和智能化提升。
元医院的发展背景,是传统医院面临的运营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开始引入数字化技术,向智慧医院转型。然而,智慧医院的建设并不是终点,元医院的出现预示着医院形态及功能的进一步演进。元医院的建设动因主要有两个:政策驱动和不同医院因规模和定位不同而产生的驱动力。政策驱动是元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最主要动因,而不同医院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对元宇宙技术的利用有着不同的期待。
元医院的定义,是指综合多种数字技术,将实体医院解构成数据,再基于数据,重新构建出能与实体医院融通的虚拟空间。用户可以借助设备进入其中,开展虚实融合的医疗相关活动。这种新型医院模式,将推动医疗行业各主体在虚拟空间中的融合,是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演进的高级形态。
在技术层面,元医院涉及的技术体系十分广泛,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汇聚层、知识抽取层、虚拟构建层、用户接入层、应用场景层、智能决策层以及安全保障层。这些技术层级共同构成了元医院的技术架构,支撑起元医院的运行和发展。例如,在基础设施层,5G-A技术提供了高速的网络连接,为元医院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在虚拟构建层,数字孪生技术则能够实现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的精确映射。
元医院的应用场景丰富多样,覆盖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元诊室中,医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患者提供更直观的诊疗服务;在元手术室,术前的三维虚像模拟能够帮助医生更精确地制定手术方案;而在元病房,患者可以通过VR远程探视,减少家属的奔波和感染风险。这些场景的实现,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就医体验。
然而,元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对于医院而言,元医院适合的用户群体尚不明确,建设和运维投入高昂,用户培训成本高,运营管理难度大。对于技术厂商而言,人工智能与元医院的结合不够紧密,模拟技术不成熟,算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在推进元医院建设的同时,必须对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优化。
展望未来,元医院的建设将带来医院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医院将需要设立分管虚拟空间运营的负责人,合规管理部门,培训部门以及加强数字技术部门的建设。这些改变将使元医院运营更加规范,同时也将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4年预见未来-中国元医院建设发展调研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