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发布了一份名为《智慧工地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由马智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编写,深入探讨了智慧工地的定义、建设意义、技术支撑以及当前的应用现状,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智慧工地技术通过集成新兴信息技术,如物联网、BIM、大数据等,有效提高了工地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减少了对人的依赖。报告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持,为行业内外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是了解智慧工地领域不可多得的资料。
智慧工地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智慧工地,听起来像个新名词,其实它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工地变得更聪明,减少对人的依赖。这个概念最早由百度百科定义,它包含了感知、知识、记忆、理解等多种能力。简单来说,智慧工地就是让工地能像人一样思考和判断。
智慧工地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这背后,需要物联网、实时定位、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支撑。
目前,智慧工地技术已经覆盖了策划、进度、成本、质量等主要管理方面,以及人、机、料、法、环等主要管理对象。比如,基于BIM的场地布置、进度计划编制与模拟、资源计划、施工方案及工艺模拟等,都是智慧工地技术的应用。
智慧工地技术的发展,让工地管理更加精细化。以中建三局一公司的智慧计划管理模块为例,它包含工作内容、管理动作、管理岗位三个标准库,能为项目各岗位自动生成周工作计划,形成闭环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在成本管理方面,广联达的BIM5D、筑梦项目成本管理系统V9.0+企业定额系统V2.0、广材网等信息系统,通过BIM、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基于BIM的算量、计价、成本管理,以及基于企业定额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
人员管理上,广联达的智能安全帽系统、施工人员实名制管理系统等,通过物联网、移动终端、云计算技术,实现施工人员培训、实名制管理、信息化门禁管理、农民工电子支付等功能。
物料管理方面,广联达的集采平台、BIM5D、物料现场验收管控系统等,通过移动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实现基于BIM的物料管理、基于物联网的物料现场验收管理、现场钢筋精细化管理、基于二维码的物料跟踪管理。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智慧工地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比如,广联达的物料现场验收管控系统,通过软硬件结合、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物料现场验收环节全方位管控,堵塞管理漏洞,监察供应商供货偏差情况,提升业务效率。
智慧工地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新兴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应用、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大数据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比如,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通过集成应用BIM等技术,实现质量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
传统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法,是依据标准和规范,相关方逐个工序进行验收。而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管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质量验收计划,支持现场质量检查,查看和统计质量状况,大大提高了质量管理的效率。
总的来说,智慧工地技术的发展,让工地管理更加智能、高效。它通过集成应用新兴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有机集成,提高大数据应用水平,实现质量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管理水平。未来,智慧工地技术将更加成熟,应用将更加广泛,工地将变得更加“聪明”。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智慧工地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