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深企投】2024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


深企投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了《2024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特别关注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报告中提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行业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尤其是在域控制器、线控底盘、车载电源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这份报告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和战略指导,是理解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行业动态的重要资料。

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行业正站在风口之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10%至50%之间。这一增长不仅体现在市场规模上,更在于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上。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在构成部件上有很大不同。新能源汽车减少了内燃机、变速箱等部件,新增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等电机及电子部件。这些变化使得汽车底盘结构重构,采用电控的汽车部件越来越多,软硬件可以分离,原来分布在各个系统中的控制软件也可以集成,改由域控制器或中央计算统一控制。

汽车供应链体系也在发生变化,从链状向网状发展。大型车企向零部件领域拓展,供应链企业如宁德时代、华为等,掌握了从核心零部件到关键系统的开发能力,对整车研发的影响力愈发提升。汽车电子架构从分布式架构向域控制器集中架构、中央集成架构演进,原有的一二三级供应商体系面临整体变革。

智能化的渗透率逐步提升。2024年1-9月,我国乘用车智能驾驶等级达到L2及以上的车型渗透率为54.3%,其中价格区间在20-30万元之间的车型智能驾驶L2及以上渗透率达到83.75%。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大趋势。

电动智能网联带动相关零部件高增长。除了电池系统伴随新能源整车放量高增长以外,电动、智能、网联趋势带动的增量汽车零部件包括域控制器、线控底盘、多合一电驱动、车载电源集成、新能源热管理、车载摄像头、汽车雷达、高压高速线束、智能后视镜、抬头显示、全景/调光天幕、智能车灯、车载声学、车联网远程通信终端T-BOX、功率半导体模块等。

域控制器市场规模超千亿元。2024年中国域控制器市场规模超1376.5亿元,预计2030年将超2800亿元。全球域控制器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1280亿美元、1560亿美元。域控制器企业主要有四种类型:传统Tier1份额有限,本土企业如德赛西威凭借灵活开发占据优势;消费电子与互联网企业凭借软件与算法能力切入;整车厂自研投入大,依赖规模效益;跨界企业如芯片与软件平台公司也在积极拓展。

线控底盘市场快速增长。线控制动系统可分为电子液压制动EHB和电子机械制动EMB两大类,EHB是短期主流、属于过渡方案,EMB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线控制动系统。2024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线控制动渗透率为45.8%,特斯拉、理想、问界等品牌已实现线控制动全系标配;其中EHB线控制动装配量接近400万台,同比增长101%,占据主体地位,预计2024年全年EHB线控制动渗透率可达到50%。

多合一电驱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创新,其核心在于将多个动力单元及相关组件进行模块化整合,构建出高度集成的电驱动系统。此技术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整车的能效与性能,还优化了成本效益,因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

车载电源集成市场快速增长。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OBC装机量706万套,同比增长37.6%。根据华泰证券预测,2023年全球车载电源市场规模313亿元,预计到2027年增长至593亿元,2023-2027年复合增速为17.31%。

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23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1033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1616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速为31%;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市场规模539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878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速为45%。

汽车雷达和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全球车载摄像头总体市场收入为54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94亿美元,CAGR为10.6%;2022年全球车载摄像头总体出货量为2.18亿颗,预计2028年达到4.02亿颗,94%的汽车将配备ADAS摄像头。

高压高速线束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2023年全球车载高压线束市场规模397亿元,预计2024年达到484亿元,至2030年增长至998亿元,2023年至2030年CAGR达到14.1%。在智能化推动下,车辆主流数据传输速率从150Mbps拓展至24Gbps,催生相关高速连接器和相关线束的应用需求。预计高速线束整车价值量在300-1500元之间,随汽车智能化程度和配置提升。2023年全球车载高速线束市场规模168亿元,预计2024年达到278亿元,至2030年增长至816亿元,2023年至2030年CAGR达到25.3%。

智能后视镜市场集中度较高,远峰科技龙头地位较为稳固,行业内部竞争加剧。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023年国内电子内后视镜市场份额CR5及其份额分别为远峰科技(57.4%)、美国镜泰Gentex(17.0%)、华阳集团(4.3%)、辉创电子(台资,3.5%)、宁波峰梅(1.7%),远峰科技连续六年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一。

抬头显示(HUD)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当前国内前装标配渗透率已接近15%。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W/AR HUD的交付量为225.43万辆,同比增长50.26%,渗透率首次突破10%大关,达到10.68%。2024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W/AR HUD交付135.56万辆,同比增长45.82%,前装搭载率提升至14.01%。其中,AR-HUD前装标配搭载量合计交付34.81万台,同比上年同期增长5倍,交付占比突破25%,成为市场新风向,有望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迎来更大规模的放量。

全景天幕装配量同比增长80.4%,装配率为11.4%,比2023年同期增加4.6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全景天幕装配量为63.2万辆,同比增长129.6%,占市场总装配量的70.1%;其装配率为33.4%,远高于市场整体。

智能大灯安装量持续上升。智能大灯能够实现自动驾驶辅助、车外交互、投影娱乐等功能。从智能功能看,智能大灯按功能主要分为AFS、ADB、DLP。AFS为自适应前照明系统,主要功能是根据不同工作模式照射光型,例如根据天气、环境、道路状况灯调整照明模式;ADB为自适应远近光系统,主要功能为自动切换远近光灯、调节远光束的分布(矩阵式ADB);DLP为数字光处理,主要功能为各种光型分布以及支持道路投影、行人预警等;其中ADB为AFS的衍生产品,技术壁垒相对较高。

车载声学系统市场空间持续增长。2023年中国乘用车车载声学市场空间54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99.7亿元;2023年全球乘用车车载声学市场空间160.4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247.8亿元。

车联网远程通信终端T-Box市场规模达到155.9亿元,预计到2028年,T-Box的市场规模达到265.3亿元。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4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深企投】2024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