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5年版)》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的长期趋势、能源转型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供了对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全面预测和深刻洞察。报告中指出,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中国能源行业将迎来重大变革,其中包含了对政策导向、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深入分析和预测,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参考和战略规划依据。
《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5年版)》深度解析了中国能源的未来走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低碳、清洁、高效的能源图景。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预计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将占主导地位,消费占比有望超过80%,这标志着中国能源转型的巨大成功。
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和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正逐渐放缓。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9.7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3%,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首次超过石油,增至19.7%。这一变化预示着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的积极进展。
煤炭作为中国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总量即将步入平台期。报告预计,到2060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将降至5亿吨以内,显示出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将逐步下降。与此同时,石油消费总量也将在2027年前后达到峰值,随后进入下降通道。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在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方面的坚定决心。
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将有所上升,预计到2060年,天然气消费总量将回落到大约4200亿立方米。报告特别指出,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将是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领域气代煤和LNG重卡的爆发式增长,将成为推动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报告预测,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将超过17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91%。风电和光伏作为新能源的主力军,将在中国能源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消纳问题,这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来解决。
储能技术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发展,将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撑。报告预计,新型储能产业将提速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仍占主流,长时储能技术将快速发展。CCUS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虽面临技术经济性挑战,但其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潜力不容忽视。
报告还深入探讨了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分化”现象,指出这种分化有利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合理用能需求,同时也提示我们重新评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背景下,资源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承载力问题。
在终端能源消费方面,报告预测,中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将于“十五五”中后期进入平台期,达峰阶段电力消费的增长贡献率有望接近100%。这意味着电力将成为终端能源消费的主导力量,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总体来看,《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5年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中国能源未来发展蓝图。通过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加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中国正朝着绿色低碳的能源未来稳步前进。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这份报告,它只是对报告内容做了总体的介绍。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