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基金会行业数据发布会发布了一份名为“基金会行业薪酬数据观察共创会”的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基金会行业中秘书长及专职人员的薪酬现状,以及薪酬变化趋势,并探讨了薪酬与基金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报告中指出,2022年秘书长薪酬相较于2021年平均增长了7.33%,但大多数秘书长的薪酬低于平均值。同时,报告还涉及了薪酬与基金会资金体量的关系、性别差异对薪酬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薪酬的变化情况。这些内容不仅为基金会行业提供了薪酬水平的参考,还为理解薪酬结构与组织效能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洞见,对于行业内外的决策者和研究者来说,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中国,基金会行业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薪酬领域。《基金会行业薪酬数据观察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个行业薪酬现状的窗口。报告显示,2022年秘书长的平均薪酬较2021年增长了7.33%,但有68.25%的秘书长薪酬低于平均值。这个数据揭示了一个现象:尽管整体薪酬有所增长,但大部分秘书长的收入并未达到平均水平。
薪酬的增长与基金会的资金体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管理更大资金体量的秘书长往往能获得更高的薪酬,这体现了“能劳者多得”的原则。然而,不同资金体量的基金会之间薪酬占比存在差异,体量越大,薪酬占比反而越低。这一趋势在不同地区的秘书长薪酬变化中也得到了体现,有40%的地区秘书长薪酬有所下降,而60%的地区薪酬有所上涨,平均涨幅为15.28%。
性别差异在秘书长薪酬中也有所体现。女性秘书长的比例略高于男性,且平均薪酬也略高。但女性秘书长薪酬的涨幅并未与基金会收入的涨幅同步,与男性秘书长相比,她们的薪酬增长较为缓慢。这可能暗示着性别平等在薪酬领域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专职人员的薪酬情况也同样值得关注。2022年专职人员的平均薪酬较2021年增长了15.26%,显示出这个行业对于专职人才的重视。然而,不同资金体量的基金会在薪酬变化上呈现出不同趋势。大体量基金会的薪酬增长较为显著,而小体量基金会(资金量小于500万)则出现了降薪情况。这可能与小体量基金会在经济压力下对成本控制的需求有关。
区域差异在专职人员薪酬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45%的地区专职平均薪酬有所上涨,而55%的地区则出现了降薪。这种差异可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金会的分布和政策环境有关。
薪酬与秘书长薪酬的比例也是一个有趣的观察点。基金会专职平均薪酬与秘书长薪酬的比例平均为61.56%,这个比例随着基金会资金体量的增加而降低。这表明在大体量基金会中,团队规模较大,薪酬占比相对较低。
从四地五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基金会的人力投入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区域间的变化差异也非常明显。这表明基金会行业的薪酬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导向等。
除了薪酬,报告还探讨了公益人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在49项单独特性中,想要高薪的排位仅为第26位,这表明对于公益人来说,薪酬并非是他们工作满意度和绩效的首要因素。更多的公益人倾向于追求发展机会、正向反馈以及观点得到重视等非物质激励。
报告还指出,小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较大的权重,重视个体需求和倾向,这更有助于留住人才。在公益领域,除了薪酬,发展机会、个人成长和团队效能同样重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激励和留住公益人才的关键。
综上所述,《基金会行业薪酬数据观察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基金会行业的薪酬现状和发展趋势。这份报告不仅关注薪酬数字,还深入探讨了影响公益人工作满意度和绩效的多种因素。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基金会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如何更好地激励和留住人才。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基金会行业薪酬数据观察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