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后俄乌战争时代能化贸易格局探讨》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贸易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对油品贸易走向的前瞻性框架,涵盖了制裁政策演变、贸易物流变化以及冲突后贸易弹性等多个维度。报告指出,俄乌战争深刻改变了全球油品贸易流向,对能源市场参与者的策略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报告中不仅提供了详尽的数据支持和政策分析,还探讨了不同情景下的市场反应,是一份对能源行业决策者极具参考价值的资料。
在2025年3月,俄乌冲突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其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冲击可谓冷战后之最。俄罗斯,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因西方制裁而不得不重构其出口路径。欧洲加速“去俄化”能源转型,中东、北非及美国页岩油趁势扩张,而中国、印度等亚洲买家成为俄油东移的核心枢纽。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全球油品贸易格局,更深刻重构了全球能源体系,成为21世纪地缘经济史的关键注脚。
报告指出,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原油贸易格局深度调整。欧洲市场从2021年日均230万桶的进口量骤降至2023年不足50万桶,而亚洲市场迅速成为俄油的主要承接方,中国与印度2023年日均进口俄油量合计达320万桶。这一变化直接导致欧洲炼厂综合加工成本翻倍,轻质油占比提升使得欧洲炼厂馏分油收率下降3-5个百分点,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俄罗斯炼厂受损情况也不容忽视。2024年第一季度,乌军使用无人机袭击俄境内炼厂,导致约100万桶/日炼能中断。至2025年,袭击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南部储运设施,影响13.5-34.2万桶/日产能。尽管俄罗斯通过调整原油流向与管道运输维持部分出口,但炼化产业链的长期稳定性已受到实质性威胁。
欧洲炼厂面临原料替代推高运营成本,轻质油加工导致收率下降与碳排放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2022-2023年,欧洲累计关停炼能约40万桶/日,德鲁日巴管道虽维持20-30万桶/日供应,但难以扭转行业颓势。
美国炼厂则面临重料短缺,输欧飙升的问题。俄罗斯曾经是美国重要的中、重质原油进口国,用以调和美国轻质原油,并生成炼厂可直接加工的原料油。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终止从俄进口原油的同时,也恢复对自委内瑞拉原油进口的豁免。
报告还分析了俄乌冲突对全球炼化产业链的结构性冲击,包括全球原油贸易格局重构与炼厂投料品质变化、区域炼化产业链冲击路径分析、俄乌冲突影响下的主要原油价差波动等。这些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视角,以理解这场冲突如何重塑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
在油品贸易格局变化方面,报告预测,燃料油将重质稳向亚太,关税成本及船燃需求变化或使回流欧美;柴油贸易流重塑完成,中东、印度或通过减产寻求平衡;汽油西非进口减少不可逆,回流欧洲;石脑油亚洲需求增长,回流有利跨区套利。
最后,报告指出,俄乌冲突缓和对油运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俄乌冲突导致航线拉长,但贸易总量未见明显下滑。若俄乌局势转变,战争及制裁结束,预计部分俄油将会回流欧洲市场,届时或导致海运距离缩短,运力需求下降,利空Suezmax和Aframax市场。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国泰君安期货发布的《后俄乌战争时代能化贸易格局探讨》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