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投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了《2025北斗产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北斗产业的发展进程、功能优势以及市场现状,探讨了北斗系统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北斗产业在国内外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北斗产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集大成者”,已构筑起数字时代的“时空底座”,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精准农业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国际影响力。这份报告中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政策分析和市场预测,为关注北斗产业发展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北斗产业:中国智造的新名片
北斗产业,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名词,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从农业到城市管理,北斗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这份《2025北斗产业研究报告》就详细讲述了北斗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北斗系统,中国的骄傲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建成让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能力的国家。北斗系统不仅能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还有独特的短报文通信功能,这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是独一无二的。
北斗产业的规模和速度
2023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了5362亿元,同比增长7.09%。其中,核心产业产值达到1611亿元,同比增长5.5%,占总产值的30.04%。这些数字说明,北斗产业不仅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且其广泛的应用和服务正在形成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北斗技术的应用场景
北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比如,在交通运输领域,车辆监控、船位监控等场景的卫星导航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0%。在农机自动驾驶领域,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农机自动驾驶设备出货量同比激增40%。
北斗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北斗系统的“超高性价比”让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十足。2023年,北斗海外相关营收增速达到了15%。北斗技术已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测量测绘、航空航天、全球搜救等领域的国际组织相关标准,北斗产品、技术和服务得到了更多国际用户的认可。
北斗产业的区域发展
北斗产业的发展在中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鄂豫湘和川渝陕五大区域的北斗综合产值占全国的75.46%。这些区域依托各自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基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北斗产业集群。
京津冀地区的科研优势明显,北京聚集了大量的北斗相关上市企业和研发机构。珠三角地区则以电子信息产业链完备著称,是国内卫星导航产业配套能力最强、应用市场最为成熟的区域。长三角地区借助资金和市场优势,成为卫星导航产业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地区。鄂豫湘地区依托在测绘科学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形成了以高精度定位服务和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分析为主的产业格局。川渝陕地区则以航空航天企业、高校和研究所为基础,加强围绕北斗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的共性支撑平台建设。
北斗产业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北斗产业的未来充满想象。它不仅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还能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中国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北斗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智造的新名片。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这份《2025北斗产业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