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宏观专题-供改的压力度量》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从定量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供改)的压力,并尝试构建一个能够动态更新的定量指标,以解释2015年年末供给侧改革的时点选择和行业选择,并观察更多行业情况。报告指出,通过上市公司财报数据构建的盈利压力指数,可以较好地满足这些要求,从而为理解供改压力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份报告不仅详细检查了供改的时点与行业选择,还度量了当前供改的压力,并指出了电源设备、结构材料、普钢、煤化工等行业的盈利压力情况,其中包含了许多对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都极具价值的分析和见解。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供给侧改革的压力度量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华创证券发布的《宏观专题-供改的压力度量》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定量分析工具——盈利压力指数,帮助我们从数据角度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压力。这个指数通过上市公司财报数据构建,旨在动态更新并解释供给侧改革的时点与行业选择,以及观察更多行业情况。
报告指出,一个理想的指标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2015年达到局部最高点,二是在2015年的行业视角中,压力较大的行业应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通过构建盈利压力指数,即亏损企业亏损额与盈利企业盈利额的比值,我们可以量化这一压力。该指数取值在0到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盈利压力越大,供给侧改革的诉求也就越强。
回顾2015年,工业企业盈利压力指数为15%,是2000年以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高点,2011年以来的最高值,这符合我们对指标的第一个要求。在行业层面,煤炭、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因其巨大的压力被纳入供给侧改革。报告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发现2015年这些行业的盈利压力指数达到了自身历史的最高点,从而验证了这一指标的有效性。
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压力如何?报告通过分析2024年三季报数据发现,A股工业企业盈利压力指数上升至6.7%,虽然自2021年以来持续上升,但仍未达到2015年的水平。这表明,尽管存在一定的压力,但整体而言,当前的供给侧改革压力并未超过2015年的高点。
具体到行业层面,电源设备行业的压力指数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点,显示出该行业可能面临较大的供给侧改革压力。而普钢、煤化工、结构材料等行业虽然压力指数尚未超过前期高点,但由于价格指数的弱势运行,这些行业的盈利压力指数在未来可能会超过历史高点,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报告的风险提示中提到,模型可能存在过拟合的问题,以及A股上市公司对行业的代表性可能不足。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供给侧改革压力的准确度量。
综合来看,供给侧改革的压力度量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从数据中寻找线索,理解行业动态,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政策。华创证券的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供给侧改革中的压力。通过盈利压力指数,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哪些行业处于压力之中,哪些行业可能成为未来改革的重点。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华创证券发布的《宏观专题-供改的压力度量》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