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储证券近日发布了《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策略-年胜一年_内外兼修方得大成之道》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2024年食品饮料行业的需求总量承压与结构分化现象,并展望了2025年行业的发展机会,认为食饮行业将通过内外兼修实现稳中有进的增长。报告中提到,消费补贴力度、估值修复潜力以及行业创新加速将是支撑后续行情的主要因素,同时细分行业如大众品、白酒、调味品等均展现出不同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机会。这份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食品饮料行业的深刻洞察,其中包含了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专业预测,对理解行业动态和制定投资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4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经历了需求总量的承压和结构的分化。社零消费增长仅为3.5%,CPI全年上涨0.2%,显示出内需的不足。人口结构、收入水平及结构成为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年的食品饮料行业将如何发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展望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有望实现内外兼修,稳中有进。消费补贴力度和效果、估值修复潜力以及行业创新加速,将成为行业的主要支撑。居民增收增补贴、免签、退税政策的扩围完善,有望加速食饮公司库存去化,增强业绩确定性。同时,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央行即将开展的降准降息,食饮行业的低估值、低境外营收占比与高分红、高业绩韧性的优势凸显,市场预期拐点或先于盈利拐点,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细分行业中,大众品的表现可能优于白酒。白酒行业的投资地位相对减弱,但在顺周期、高毛利、控货管理加强的背景下,有望实现估值修复。调味品行业可关注餐饮恢复和连锁化加快带来市场集中度提升机会,功能性、复合性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仍具潜力。乳品行业在强内需刺激和厚利润安全垫双重驱动下,有望迎来品类升级带来的国产替代和需求扩容机会。休闲零食市场集中度仍低,供应链优势凸显,关注规模扩张后的营收增长情况。啤酒行业产量稳定,销售量价承压,关注新品突围和结构性升级进程。
食品饮料行业在2024年的表现相对弱势,全年累计跌幅达8%,在申万一级行业排名倒数第四。2025年春节后至两会的“窗口期”内,食饮表现先弱后强,跟涨逻辑逐渐从消费实质改善转向增量政策预期。食饮“先弱”是因为春节期间食饮各品类线下销售额与前期相比均有减少,反映消费实质未有改善。“后强”主要是因增量政策出台带来的预期提振以及估值高切低的情绪转移。
从消费趋势来看,2025年消费趋势主要还将围绕价格分层、品类焕新发展。我国各年龄段人口分布趋于均衡,老龄化和少子化进程加快,消费主力明显分散,多元化需求增加。基于此,近三年食饮品类不断推陈出新,功能化、年轻化趋势开始显现。同时,房地产下行周期仍未结束,资产贬值,财富效应减少,房贷压力下部分消费意愿不强。消费降级可以直接从乘用车销售中高端品牌销量增速明显下滑窥到一二。此外,近几年的消费倾向呈现出传统消费追求性价比、新兴消费追求情感价值的特点,这种精细化发展过程中,食饮行业需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实现潮流IP、场景体验、技术、会员服务等赋能提升,从性价比消费向情绪消费、功能性消费、圈层消费转型。
我国消费增长和估值修复空间较大,食饮板块配置价值逐渐显现。从消费实质来看,我国2023年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仅39.2%,相对许多发达经济体50-70%的消费占比而言增长空间较大。公募基金对食饮的持仓24Q4仅11.76%,近五年最低,伴随基金考核趋严,对食饮的配置有望提升。食饮处在近十年来估值水平的10%分位数以下,具有较高安全边际。截至2025年3月17日,食品饮料行业PE-TTM(剔除负值)为22.12,仍处机会值以下。对标恒生消费指数和必需性消费业指数两会后的涨幅,A股食饮板块仍有补涨空间,后续在消费政策刺激、内需释放推动下,有望“年胜一年”。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联储证券发布的《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策略》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