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美帕联合青眼情报发布了《2025中国防晒市场新趋势洞察报告》,该报告深度剖析了中国防晒市场的发展现状、技术革新与未来趋势。报告聚焦于防晒市场的毒理安全性、养肤功能、户外场景细分及技术创新四大核心方向,探讨了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以及品牌如何通过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满足市场需求。这份报告为行业从业者、投资者及消费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共同推动中国防晒市场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迈进。报告中不仅包含了市场规模的数据分析,还涵盖了消费者需求、技术革新等多个维度,是了解中国防晒市场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中国防晒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消费者对皮肤健康与护肤需求的不断升级,防晒化妆品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89.5亿元增长至297.8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320亿元。消费者对防晒产品安全性、功效性及场景适配性的要求逐步提高,防晒市场正从单一紫外线防护向“全链路护肤”方向升级。
欧美中高端品牌在中国防晒市场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法国品牌。2024年防晒产品200-500元的中高端价格段的GMV达22.35亿元,超过50-100元价格段13.95亿元的GMV,防晒中高端市场崛起。防晒市场品牌的成功源于技术壁垒构建、对防晒安全性的控制、“防晒+”的布局。技术壁垒构建如美帕的双膜双质技术、太阳盾技术等。对安全性的控制如美帕隐形修复防晒霜在成分选择上严格规避了争议性成分。“防晒+”的布局如美帕在“防晒+”领域积极布局,其隐形修复防晒霜添加烟酰胺、肌肽、壳聚糖等多种养肤成分。
当前防晒市场存在产品安全性问题、市场规范与监管滞后、品牌竞争与市场乱象等问题。产品安全性问题包括成分安全隐患、假冒伪劣泛滥。市场规范与监管滞后包括行业标准缺失、检测与透明度不足、监管执行滞后。品牌竞争与市场乱象包括价格战与恶性竞争、渠道与供应链混乱。
争议比较大的防晒成分包括奥克立林、二苯甲酮等化学成分,也包括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这样的纳米颗粒。主要争议点集中在成分的透皮吸收、光稳定性、代谢毒性等方面。安全性考虑推动行业转而使用大分子防晒剂、优化非纳米矿物技术、防晒剂包裹技术,不断增强防晒安全性,在防护效能和安全方面达到平衡。
防晒产品正从单一紫外线防护向“全链路护肤”方向升级,“功效+”革命已成为行业核心竞争赛道。防晒产品的功效诉求已从基础防护进阶为“防护+护肤”复合体系,近8成消费者关注晒后屏障修护和抗氧化,同时烟酰胺等美白成分成为热门。每天都使用防晒的高频用户诉求进阶,半数以上希望防晒同时抗糖化、抗衰。
从“通用防护”到“场景适配”的产业升级,正在重塑防晒产品的技术标准和市场格局。全球户外运动热潮正成为防晒化妆品市场的核心增长引擎,2025年全球户外运动参与人数接近20亿,在中国”全民健身计划”等政策推动下,国内户外运动人数也将持续提升。高强度紫外线暴露场景扩容,消费者对高倍持久型防晒需求提升。功能性需求分化,不同运动场景对防晒产品提出差异化技术要求。
美容项目普及对防晒市场的影响显著,美容项目后皮肤因屏障脆弱、光敏感度增加、对紫外线敏感度倍增,促使防晒产品被列为这部分消费者护理的标配。这一群体对防晒产品防晒能力、安全性、养肤效果提出更高要求,88.24%的美容项目消费者倾向选择高倍数、全波段防晒产品,以抵御项目后多重光损伤。
消费者需求洞察显示,女性是主要消费群体,男性群体的TGI高达308.78%,远高于女性,这意味着男性对防晒产品的关注度远高于对其他化妆品的关注度,是防晒市场的潜力人群。25-34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表明青年群体是防晒产品核心消费群体。敏感肌消费者占比60.5%,高于耐受肌消费者,由此可见敏感肌消费者防晒需求更高。
38.82%的消费者每天使用防晒产品,相较于2020年的调研数据提高了12.71个百分点,表明防晒已逐渐成为日常护肤的一部分。然而,37.46%的消费者每周仅使用2-3次,说明部分消费者尚未形成每日防晒的习惯。从涂抹量来看,28.27%的消费者用量少于推荐值,16.84%的消费者无固定用量,上述情况均可能导致防晒效果不佳。
42.69%的消费者会在户外活动时每2小时补涂,12.58%的消费者基本不补涂,反映出消费者对动态防护意识的不足。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出,户外活动已经成为防晒使用的高频场景,该细分赛道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84.32%的消费者最关注防护效果(SPF/PA值),82.09%的消费者关注产品安全性,尤其是敏感肌消费者对无刺激成分的需求更高,表明高倍数防晒指数和安全性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核心标准。另外关注质地清爽/成膜快的消费者也从2021年的53.1%提到现在的70.47%,成为消费者新增的重要决策因素。
85.58%的消费者期望高倍数防晒指数 (SPF50+),80.06%的消费者期望全波段防护(UVA/UVB),56.92%的消费者关注抗蓝光功能,由此可见消费者对防护功能的期望正在向全面防护升级。
78.12%的消费者希望产品具备晒后修护功能,77.35%的消费者关注抗氧化功效,60.12%的消费者期望美白效果。消费者对多功能产品的偏好日益明显,防晒+成该市场功效趋势。
72.22%的消费者因微囊化技术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而更倾向于购买,72.12%的消费者因生物防晒膜技术的温和性和防护性而更倾向于购买,表明这类作用于提升防晒产品安全性和温和性的技术创新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较大。
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防晒需求差异显著:88.19%的消费者在户外运动时使用防晒产品,需求最为集中;户外工作和海边游玩的需求也较高,分别占71.73%和71.25%。这表明消费者对防晒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长时间暴露于阳光的场景,即户外场景是消费者使用防晒的主要场景。
87.51%的消费者要求更持久的防晒效果,75.8%的消费者在户外活动时要求更强的防水防汗性能,73.09%的消费者希望产品质地轻薄,凸显了户外高性能需求。
65.15%的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和特殊功能支付更高价格,由此可见,满足消费者户外场景高性能防晒需求有助于推动防晒市场高端化发展。
78.9%的消费者希望防晒产品能同时具备养肤功能,表明消费者对综合护肤的需求日益增长。养肤功能已成为防晒产品的新赛道,兼具防护与养肤功能的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在户外场景中的综合需求。
79.29%的消费者非常在意/比较在意防晒产品的成膜技术,成膜效果成为消费者选购防晒产品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市面上的防晒产品的成膜技术仍有改进空间:68.34%的消费者对膜感厚重、闷痘或紧绷不满意,60.5%的消费者对成膜后搓泥或脱落不满意。
29.62%的消费者会主动了解毒理性安全性资讯,55.37%的消费者以使用感受为主,表明消费者对安全性的认知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消费者对毒理性安全性需求迫切。
54.02%的消费者会尽量选择安全记录好的产品,42.98%的消费者对成分吸收持轻微担忧。消费者对防晒产品安全性的担忧包括成分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和防晒剂可能被皮肤吸收产生不良影响。
76.29%的消费者对防晒成分潜在争议性有所了解,其中52.47%的消费者了解奥克立林的潜在争议,45.4%的消费者了解二苯酮-3的内分泌干扰风险,说明消费者对防晒成分的安全性的重视日益提升。
78.12%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不含争议成分的产品,表明成分安全性是重要决策因素。成分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能减少防晒剂对皮肤的直接刺激性的防晒产品成为消费者首选。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5中国防晒市场新趋势洞察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