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中邮证券】奶牛养殖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产能去化加速_周期企稳可期


中邮证券研究所农林牧渔团队近日发布了《奶牛养殖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奶牛养殖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供需关系、市场潜力以及投资前景。报告指出,奶牛养殖行业经历超过3年的价格下降周期,当前正面临产能去化加速和周期企稳的关键时刻,预计2025年行业将迎来供需紧平衡。报告还强调了大型龙头牧场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以及未来市场潜力。这份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奶牛养殖行业的全面视角,包含了丰富的数据和深度分析,对于理解行业动态和把握投资机会具有重要价值。

奶牛养殖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近年来,国内奶价持续下降,已超过3年,奶牛养殖周期一般为5-6年,价格波动呈现周期性。本轮周期中,国内主产区生鲜乳均价自2021年9月步入下行通道,至今已下降超40个月,奶价较阶段高点跌近30%。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扩群和单产提升导致原奶供应过剩,以及疫情后奶类消费的疲软下滑。

2019-2023年,我国奶牛存栏增加了177万头,增幅达37.6%,奶牛平均单产从7.8吨增长到9.4吨,牛奶产量从3201万吨增长到4197万吨,年均复合增速7%。然而,随着奶价进一步下降、三季度面临青储压力以及社会牧场困境加剧,2025年上半年行业产能将继续去化,有望于三季度达供需紧平衡。

投资建议方面,奶牛养殖行业规模化水平、集中度均较高,集团牧场具有天然优势。当前上市牧场主要有五家,均在港股,包括优然牧业、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澳亚集团和原生态牧业。这些大型龙头牧场更能抵御周期下行风险、享受周期上行红利。

奶牛养殖产业模式多样,包括集约化养殖、传统散养模式、放牧式养殖和家庭农场模式等。不同模式有各自的优缺点,适应不同的养殖场景和市场需求。我国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南方地区草原以草山、草坡为主。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我国的四大牧区,而河北、宁夏、黑龙江等省虽然草原面积较小,但气候适宜、现代养殖技术实力雄厚,其奶牛养殖业亦十分发达。

原奶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由于生产的持续性等原因,奶牛养殖业呈现周期性波动。2008年至今,行业大致经历了两个波动周期。当前奶价已连续下滑超三年,牧场大面积亏损。国内主产区生鲜乳平均收购价自2021年9月步入下行通道,至今已超过40个月,奶价较阶段高点跌近30%。本轮奶价的持续下降核心原因在于供需的错配:持续释放的前期建设产能,与疫情后脉冲式的需求放缓。

近年来,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增速开始下降,但与国际平均相比仍有较大差异。结构优化与消费下沉仍是拓展奶类消费的关键。2023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42.4公斤(液态奶占77.4%),较2022年增长0.4公斤,但仅占全球平均水平的1/3,远低于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的日均300-500克标准。

中国牛奶产量2018-2023连续6年保持上涨趋势,牛奶产量从3075万吨增长到4197万吨,年均复合增速6.42%。尤其2020-2022年间,年均增速超过7%。但2023年后,消费开始回落,而前期新建牧场难以及时调转,原奶出现过剩,行业开始产能去化。2024年,牛奶产量4079万吨,同比下降2.8%,为近7年来首次下降。

2019-2023年国内进入牧场建设热潮,大型乳企纷纷加快自建牧场步伐。据荷斯坦统计,2020-2022年中国新建或计划新建项目562个,设计存栏量377万头以上,其中69.5%为万头以上牧场。2023年奶牛养殖虽然出现大面积亏损,但2019年以来计划和在建养殖场项目仍需要推进,部分养殖企业的现金流仍能维持,故2023年新建牧场依然较多。

饲料是奶牛养殖的最大支出。奶牛养殖成本包括繁育、饲料、人工、疾病控制等,其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饲料主要由玉米、豆粕、草饲料构成。三者对进口依赖度较高,受宏观经济、国际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故而价格波动较大。在2021-2023年攀升至历史高位,2024年有所下降。自2020年下半年起,随着苜蓿、豆粕价格不断攀升,牧场养殖成本逐步提高。我国原奶成本从2020年的3.36元/公斤,持续上升至2023年的3.83元/公斤。虽然24年饲料成本下降带动下,原奶成本下降至3.46元/公斤,但成本下降幅度远小于原奶价格。

2024年以来,全国奶牛存栏已有12个月的下降。据农业农村部奶站监测数据,全国奶牛存栏自2024年3月开始环比下降,截至25年2月,全国奶牛存栏为611.4万头,同比下降5.7%。12个月间,全国存栏共累计减少约5.8%,合计38万头左右。

我们测算,奶牛存栏降至590-600万头将实现供需紧平衡,若能进一步下降至570-580万头,则会存在一定供需缺口、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需求端,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年我国乳企每天需要7.9万吨生鲜乳,我们假设2025年中国原奶需求增长3%。供给端,除了扩群外,还有两个变量:一是单产提升持续,25年预计成母牛单产进一步提升至10吨/年;二是随着后备奶牛淘汰加速,预计成母牛占比将增加至52%。

截至2025年2月,全国奶牛存栏仍有611万头,行业供给过剩情况延续,同时还面临着高库存的压力。如果按照当前每月产能环比下降3-4万左右的速度推算,预计最快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实现供需平衡。我们认为2025年牧场资金压力巨大,行业去产能将进一步深入。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一份名为《奶牛养殖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的行业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中邮证券】奶牛养殖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产能去化加速_周期企稳可期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