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共建指数课题组】美丽城市共建指数报告


近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CRAES)和能源基金会(EF)发布了《美丽城市共建指数报告》。这份报告主要评估和分析了中国100个城市在环境改善、气候行动、生态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表现,旨在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助力环境知情和社会监督,赋能企业绿色转型,促进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报告中不仅展示了城市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进展和成效,还识别了美丽城市建设的短板和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美丽城市共建指数报告揭示了中国城市在环境改善、气候行动、生态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进展和挑战。这份报告不仅是对城市发展的一次全面体检,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

城市“颜值”大幅提升,这是报告中给人的第一印象。过去十年,中国城市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水环境质量也发生了重大转折性变化,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比例首次提升至90%以上。这些数字背后,是市民能见度的提升和健康风险的降低,更是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

报告中提到,厦门以78.35分位居环境改善分指数榜首,展示了其在大气、水、废弃物和声环境治理上的成效。而成都以82.43分领跑气候行动分指数,这与成都大力实施“以电代煤”和非化石能源开发密切相关。这些领先城市的做法,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报告中指出,北京市2023年技术研发投入达到2947.1亿元,在全球城市中位列第三,深圳以2236亿元的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城市“双第二”。这些数据表明,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城市绿色转型的强大动力。

然而,报告也指出了美丽城市建设的短板和挑战。例如,2024年仍有四分之一城市PM2.5尚未达标,气候行动得分总体偏低,部分城市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有所加快。这些问题提示我们,美丽城市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创新。

报告提出的建议中,加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升级是一个重要方向。建议将PM2.5年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加严至25微克/立方米,这将引导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同时也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

此外,报告还建议将碳排放双控目标分解到城市,完善城市双碳工作的约束激励机制。这对于推动城市以更高的愿景,激发自主创新,形成先行先试的驱动力至关重要。

公众参与是美丽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报告特别建议构建公众参与信息化平台,赋能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加入美丽城市建设。这不仅能提高市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包容性发展。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共建指数课题组】美丽城市共建指数报告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