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数据交易所发布了《商业银行数据经营管理实践报告》。这份报告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驱动,体系化阐述了数据经营管理的关键活动和建设目标,提出了浦发银行在数据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创新思路和方法。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数据经营管理理念、数据经营主线、数据管理主线等多个维度,旨在为商业银行探索数据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指导,对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建设具有重要贡献。报告中不仅深入分析了当前银行业数据经营管理的现状与挑战,还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案例和政策建议,是一份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指导意义的宝贵资料。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愈发凸显。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依托庞大的客户群体和海量的交易数据,具备数字化转型的天然优势。《商业银行数据经营管理实践报告》深入探讨了银行业如何通过数据经营管理研究和实践,推进数据应用和产品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
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同比增长22.44%,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7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5%。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2.8%,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5%。这些数据表明,数据资源的价值正在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商业银行正积极开展数据管理与应用,加速构建数据价值释放体系。一是加强夯实数据管理基础。银行采集和存储了海量的数据,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通过构建数据仓库和数据湖,实现数据的汇聚和整合,并通过开展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为数据驱动决策奠定基础。二是持续深化数据价值挖掘应用。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客户画像构建、风险精准评估、智能营销推荐等领域取得初步成效,有效提升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数据在业务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尽管商业银行在数据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数据应用场景仍需深化拓展。目前商业银行的数据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风险控制、精准营销和客户服务等传统领域,而在产品创新、流程优化、战略决策等更深层次的应用中,数据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二是数据资源的长期价值评估和动态管理机制研究较为薄弱。数据资源的价值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商业银行往往难以评估数据资源在长期运营中的价值,缺乏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
报告中提到,浦发银行是国内第一批启动数据管理体系建设的金融企业之一,积极探索数据资产管理体系。2021年,浦发银行联合IBM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商业银行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实践报告》,规划了数据价值演进路线,在业内率先提出了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框架,填补了商业银行数据资产管理领域的空白。2025年,在此基础上,浦发银行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数据交易所联合发布《商业银行数据经营管理实践报告》,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驱动,体系化阐述数据经营管理的关键活动和建设目标,提出浦发银行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浦发银行通过深化大数据模型应用,创新研发了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力评价体系“科技雷达”,以雷达图的形式描绘了全量科技金融客群的创新属性。为项目库中的210万家企业建立企业级标签,通过行内外40类维度、超20万数据项的引入、链接和转化,从科技创新力、股权竞争力、团队研发力、偿债能力、履约能力五大维度,对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历史和未来进行综合评价,帮助管理决策、客户经理营销、授信审查审批以及风险贷后使用,实现精准定位。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商业银行数据经营管理实践报告》。这份报告只是对银行业数据经营管理的总体介绍,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